今年以来,番禺紧抓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难得机遇,主动对接《南沙方案》,围绕“两带一轴”加快南大干线经济带、亚运大道经济带、广州活力创新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轴)番禺段等重点功能片区建设,进一步拓展高质量融合发展空间,努力成为广州狮子洋“增长极”的主力军。
长隆万博商务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 吴晓燕摄
番禺区是广州市
“两洋南拓、两江东进”发展方针
以及广州新中轴、
活力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也是联通狮子洋两岸的关键枢纽,
对广州市拉开城市空间格局
有着重要意义。
番禺找准定位,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狮子洋增长极”的战略部署,以狮子洋增长极为中枢,相继部署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智造创新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蓄更多的产业动能。
番禺区全力推进南大干线高质量经济发展带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长隆-万博世界级地标商圈、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聚焦枢纽服务、国际消费、商贸会展三大业态,大力发展总部、楼宇、文商旅和数字经济,全力引进VC、PE、天使投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长隆万博商务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先后获评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广州软件名园,周边聚集了近百万居住人口,年均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
番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番禺区积极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活力,构建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业为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拓展数字创意和金融、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服务业态发展空间,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片区)、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长隆万博商务区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重大平台建设运营,培育希音、虎牙、津虹、百果园、艾媒等数字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全力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高地。
番禺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质的宜业宜居环境,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人士
来番禺定居生活。
以前,居住在祈福新邨的香港人士回香港或坐巴士或坐轮船,舟车劳顿, 而如今坐拥广州南站的番禺交通网络发达,从番禺到香港交通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在交通上,着力构建1小时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启用地上4层、地下2层祈福交通中心,打造了1公里的小区地下隧道,接驳高速公路,成为全国唯一自建隧道的大型社区。目前,汇集地铁、公交、祈福楼巴、邨巴、珠三角巴士、机场快线、港澳巴士,每天约50班车次通往港澳机场等繁华地区,每年运客超20万人次。
在政务服务方面,成立大湾区首家社区港澳政务中心,支持设立一站式线上、线下融合综合政务服务平台,试点实行穗港澳三地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港澳居民凭居住证、回乡证在穗无障碍网上办理各类事项。在购房置业方面,加快落实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等惠港16条、惠澳15条政策,优化港澳人士在穗参保、购房办理流程,简化住房贷款申请手续,吸引更多港澳人士来置业生活。
祈福新邨打造广东省首个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努力营造多元宜学氛围,注重加强区内学校与港澳及国际优质学校交流合作,鼓励穗港澳三地教师双向交流任教,保障港澳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拥有学校22所,其中包含毓秀小学、毓正小学、毓贤学校等公办学校,覆盖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学段,港澳籍在读学生1000多名,形成公办普惠学校+民办优质学校+社会联合办学良好格局。支持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月”、国情教育等系列活动,加强穗港澳三地青少年对广府文化了解,增进对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与港澳交往历史优势以及香港番禺乡亲联合会、联谊会、同乡会等本地社团作用,加强穗港澳文化合作交流。
在区内,港澳人士就医也日趋便利。目前,祈福医院已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助力粤港澳三地医疗资格认证等深度融合。番禺以祈福医院为试点,接入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大湾区内医疗机构、医生平台互联互通、共享信息,开展在线诊疗、药品配送、健康咨询、远程影像等便捷、高端、智能化医疗服务。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推动祈福医院、护老公寓与社区加强合作,针对有内地家属港澳长者给予对应政策优惠或补贴。
优质生活圈示范区配套日益完善
广州大学城汇聚了大湾区
综合实力最强、科研水平最高、
学科最齐全的12所高校,
高端人才汇集、科技成果聚集,
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动力源”,
是广州、番禺创新发展的“智核”,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去年以来,广州市整体规划广州大学城及南岸地区联动发展,全力建设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世界一流大学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核”梦工场。
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
番禺区加快大学城片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好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生物岛广州实验室及210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资源,推动南岸产业带引入高校创新技术和人才资源,提升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能级,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智核”梦工场。广州大学城现有中关村青创汇、创智园、健康产业产学研基地、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信息枢纽楼5个科技产业园区,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700家。
广州大学城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