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番禺招商 > 经济动态

大湾区创新创业高地强势崛起!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9-30 09:36:47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番禺紧抓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难得机遇,主动对接《南沙方案》,围绕“两带一轴”加快南大干线经济带、亚运大道经济带、广州活力创新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轴)番禺段等重点功能片区建设,进一步拓展高质量融合发展空间,努力成为广州狮子洋“增长极”的主力军。

 图片

长隆万博商务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   吴晓燕摄

为大湾区建设积蓄产业动能


番禺区是广州市

“两洋南拓、两江东进”发展方针

以及广州新中轴、

活力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也是联通狮子洋两岸的关键枢纽,

对广州市拉开城市空间格局

有着重要意义。

       番禺找准定位,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狮子洋增长极”的战略部署,以狮子洋增长极为中枢,相继部署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智造创新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蓄更多的产业动能。

       今年3月16日,番禺区专门发布竞赛公告,公开征集东西庄城市设计方案,广邀全球高水平设计单位参加,为狮子洋未来产业科技园(东西庄)的开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狮子洋未来产业科技园(东西庄)正是广州市“两洋南拓、两江东进”的交汇点以及广州活力创新轴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产学研优势明显,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番禺区全力推进南大干线高质量经济发展带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长隆-万博世界级地标商圈、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聚焦枢纽服务、国际消费、商贸会展三大业态,大力发展总部、楼宇、文商旅和数字经济,全力引进VC、PE、天使投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长隆万博商务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先后获评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广州软件名园,周边聚集了近百万居住人口,年均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

        番禺区坚定贯彻“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立足番禺“智造创新城”定位,全速推进亚运大道产业发展带,以番禺汽车城、智造创新园等为核心平台,抓好市桥大龙、智造创新园和亚运城组团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储能产业,支持围绕汽车、生物、物联网通信和消费电子芯片等招大引强,实现制造环节技术突破,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大湾区智能制造新高地。

图片

番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番禺区积极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活力,构建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业为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拓展数字创意和金融、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服务业态发展空间,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片区)、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长隆万博商务区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重大平台建设运营,培育希音、虎牙、津虹、百果园、艾媒等数字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全力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高地。

打造广东省首个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番禺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质的宜业宜居环境,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人士

来番禺定居生活。

       近年来,番禺区立足祈福片区国际化融合社区和港澳人士集聚的先行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任务要求,重点围绕以祈福新邨为核心14.5平方千米规划范围,试点打造广东省首个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目前已吸引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万居民入住,其中港澳居民累计约3万人。

       以前,居住在祈福新邨的香港人士回香港或坐巴士或坐轮船,舟车劳顿, 而如今坐拥广州南站的番禺交通网络发达,从番禺到香港交通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在交通上,着力构建1小时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启用地上4层、地下2层祈福交通中心,打造了1公里的小区地下隧道,接驳高速公路,成为全国唯一自建隧道的大型社区。目前,汇集地铁、公交、祈福楼巴、邨巴、珠三角巴士、机场快线、港澳巴士,每天约50班车次通往港澳机场等繁华地区,每年运客超20万人次。

       在政务服务方面,成立大湾区首家社区港澳政务中心,支持设立一站式线上、线下融合综合政务服务平台,试点实行穗港澳三地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港澳居民凭居住证、回乡证在穗无障碍网上办理各类事项。在购房置业方面,加快落实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等惠港16条、惠澳15条政策,优化港澳人士在穗参保、购房办理流程,简化住房贷款申请手续,吸引更多港澳人士来置业生活。

图片

祈福新邨打造广东省首个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努力营造多元宜学氛围,注重加强区内学校与港澳及国际优质学校交流合作,鼓励穗港澳三地教师双向交流任教,保障港澳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拥有学校22所,其中包含毓秀小学、毓正小学、毓贤学校等公办学校,覆盖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学段,港澳籍在读学生1000多名,形成公办普惠学校+民办优质学校+社会联合办学良好格局。支持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月”、国情教育等系列活动,加强穗港澳三地青少年对广府文化了解,增进对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与港澳交往历史优势以及香港番禺乡亲联合会、联谊会、同乡会等本地社团作用,加强穗港澳文化合作交流。

       在区内,港澳人士就医也日趋便利。目前,祈福医院已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助力粤港澳三地医疗资格认证等深度融合。番禺以祈福医院为试点,接入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大湾区内医疗机构、医生平台互联互通、共享信息,开展在线诊疗、药品配送、健康咨询、远程影像等便捷、高端、智能化医疗服务。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推动祈福医院、护老公寓与社区加强合作,针对有内地家属港澳长者给予对应政策优惠或补贴。

       在建设广东省首个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良好基础上,去年,番禺区大湾区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广州番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总体方案》,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和“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在全区全域升级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标杆。

图片

优质生活圈示范区配套日益完善

建设大湾区创新创业高地


广州大学城汇聚了大湾区

综合实力最强、科研水平最高、

学科最齐全的12所高校,

高端人才汇集、科技成果聚集,

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动力源”

是广州、番禺创新发展的“智核”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去年以来,广州市整体规划广州大学城及南岸地区联动发展,全力建设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世界一流大学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核”梦工场。

       集聚区是番禺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市级重大平台,规划建成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一核一带一轴”产业空间,以产业驱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集聚区。番禺区实施集聚区总体方案五大方面20条重点任务,倾力打造面向未来国家科技产业园,推动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能系统创新基地大学城基地落地运营,构建“科创人才培养+科创训练营+科创基地孵化+基金投资+供应链接入——项目产业化”科创生态体系,成立“金谷联盟”,通过项目对接会、落地筹建会等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为大学城内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资源、人才、产学研合作、成果商业化等全生命周期综合赋能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金谷”。

图片图片

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

       番禺区加快大学城片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好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生物岛广州实验室及210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资源,推动南岸产业带引入高校创新技术和人才资源,提升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能级,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智核”梦工场。广州大学城现有中关村青创汇、创智园、健康产业产学研基地、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信息枢纽楼5个科技产业园区,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700家。

       广州大学城是人才“智库”,番禺区创新用才、引才、聚才机制,实施人才倍增计划、专项支持政策,编制紧缺人才目录,畅通校地、校企人才流动,组建科技大使、特派员队伍,通过校地对接会、企业需求摸查、项目路演会、走访调研等为校企牵线搭桥,注入高新技术创新型、平台型企业集聚发展,加强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安置、住房补贴等配套保障,加快建设广州大学城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目前,已引入涵盖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云计算服务等领域企业超500家。

图片

广州大学城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