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患者获得最佳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番禺区第八人民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加强卒中、胸痛中心建设,从而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2022年7月至2025年1月共开通绿色通道1015余次,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2例,患者入医院大门至转出医院大门时间(Door in—Door out)控制在25分钟以内,脑卒中溶栓病例1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到达医院急诊科大门到开始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DNT)中位数稳定在30分钟,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方面,从接触患者到手术室第一刀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
一是构建立体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院前院内为患者佩戴绿色通道智能手环,院前医生通过急救绿道智能支持系统推送患者信息至转运医院,采用一对多散发并联模式,提高沟通和救治效率。医护人员实时共享调阅患者病历记录,进行救护车远程会诊,提前实施院前院内同质化治疗。系统自动采集绿道关键时间点,真实还原患者急救路径。救治结束后,将绿道数据集成至三中心专病数据库,并直报至国家中心,数据分析后形成可视化报告。
二是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不断优化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应用信息化手段链接各科室协同救治,将院内流程中的“串联急救”转变为“并联急救”,大大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使急危重症患者来院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形成具有同步、异步、预步的救治闭环。
三是健全急诊急救高效衔接流程。院前120根据患者情况,快速启动绿色通道通知,与院内急诊及专科救治团队快速建立高效衔接。通过可视化绿道提醒标识或与当前业务系统的融合,实现院前推送病例至急诊,经可视化大屏显示相关急救信息,让院内能够及时启动绿色通道接诊准备。相关检查和检验科室通过绿色通道盖章优先排序,实现协作科室快速响应和患者救治流程的高效进行。
(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