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众互动 > 互动访谈

本期话题

开展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情况互动访谈活动

嘉宾:

时间: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 15:00至16:00

简介: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下午3时,区卫计局副局长李洁蓉上线区政府门户网站互动访谈栏目,就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情况与网友互动交流。区政府门户网站同步直播,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

访谈实录

[网友多筐筐]
2016-10-31 14:57
除此以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以提供哪些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
[网友极品]
2016-10-31 15:33
尽管目前已初步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但离我们的就医需求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区下一步将如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李洁蓉]
2016-10-31 15:02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以全科医师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服务的健康责任制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签约居民可以享受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就医预约登记服务、转介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已在100多个村(居)委全面启动了家庭医生式服务。
[李洁蓉]
2016-10-31 15:15
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建立健康档案、每季度1次面对面随访和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等服务。截止到9月底,全区共为60376名高血压、18495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服务。
[网友好野来架]
2016-10-31 15:00
想请教您一下,什么是家庭医生式服务?
[网友芯芯相印]
2016-10-31 15:40
从新闻中看到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也有一段时间了,那么我区如何推动民营医疗企业参与到我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改革工作之中?
[主持人]
2016-10-31 14:47
谢谢李局长!请各位网友就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提问。
[网友七七]
2016-10-31 15:16
李局长,我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健康小屋,请问什么叫健康小屋?这个小屋可以为居民提供什么服务?
[李洁蓉]
2016-10-31 14:59
我区开展了“健康包进家庭、健康小屋进社区,健康通配医生”工作,同时开通了社区签约服务,居民可通过社区发放的健康包进行健康监测,也可通过手机家医签约APP向签约医生咨询健康问题并监测自己的身体指标。社区卫生机构也开通了线上预防接种APP(优苗),居民可通过该APP进行接种的预约,同时该APP会及时提醒家长为小朋友按时接种。
[李洁蓉]
2016-10-31 15:26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妥善解决。一是按时有序开展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二是落实大医院帮扶和聘请退休专家坐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适当增加药物品规,满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患者双向转诊用药。四是按照标准配置并及时更新设备。五是广泛深入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就医意识,增进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和信任。
[李洁蓉]
2016-10-31 14:51
感谢这位网友的关心,我简单梳理一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2012年规划建设的61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含南沙三镇)已于2014年底全部建成,其中已运行55间,实现镇街全覆盖。2015年底开始,鼓励有条件的村卫生站转型升级,全区共134间村卫生站,其中66间已转型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截止2016年9月底,全区已运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21间,已初步形成较完善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网友秋意浓]
2016-10-31 15:03
李局长,听说社区医院可以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请您介绍一下我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情况?
[网友谂多左]
2016-10-31 14:52
想请教您一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可提供哪些服务?
[网友hugo]
2016-10-31 15:11
李局长,您好。我是一位高血压病患者,请问像我这样的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什么服务?
[李洁蓉]
2016-10-31 15:21
健康小屋进社区是我区推进智慧健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居民在健康小屋内刷卡认证后即可进行生命体征,如:血压、血糖、骨密度、心电图等,测量结果实时上传到智慧健康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居民通过多种方式登录平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社区医生也可通过平台查阅数据、筛选病人、跟踪对象、提供干预,有效降低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目前,我区已完成东环,市桥、石壁、大龙、石楼、桥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7个健康小屋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今年还将增加和完善相关的手机软件应用功能,让居民可随时随地与签约医生沟通,了解健康指标情况。
[网友小美]
2016-10-31 15:07
李局,您好。请问是不是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可以带小孩去打预防针的?
[李洁蓉]
2016-10-31 14:56
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目前,全区已建设800户“健康家庭”,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活动,重点人群体检率为74.34%,全人群体检率为48.22%,累计建立1232472份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86.82%,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63582份。
[网友sundy]
2016-10-31 15:22
如何解决居民看病都去大医院,不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实问题?
[网友abc123]
2016-10-31 14:47
李局长,您好。我想问一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洁蓉]
2016-10-31 15:10
不是的,在已运作的121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3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计免门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专门开展预防接种的门诊,为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提供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服务,各间机构的具体开诊时间不完全相同,可以在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里的疾病防控里的计免专栏查阅。
[网友野原广志]
2016-10-31 15:26
你好李局长,基层医疗是我地市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争先拥后的去三甲医院的目的,其实就系为左找个好医生睇好自己身上的问题,请问如何保障基层医疗的医生的行医水平呢??
[李洁蓉]
2016-10-31 15:41
2015年底开始,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结合我区开展村卫生站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66间村卫生站转型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增至71间,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58.7%。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探索引入有实力、有诚信的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主持人]
2016-10-31 14:44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期互动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番禺区卫计局副局长李洁蓉,与网友们就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工作进行访谈。李局长,欢迎您,请您先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主持人]
2016-10-31 15:42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李洁蓉]
2016-10-31 14:45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关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工作,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
[李洁蓉]
2016-10-31 15:0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连续居住满6个月的辖区居民可提供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居民可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同时,请广大群众放心,对于健康档案中的各项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予以保密。
[李洁蓉]
2016-10-31 15:31
这些年我区为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首先,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008年至2010年,在任务繁重、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区招考了126名本科毕业生进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现有108人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2014年至2016年,再次选送19名在职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其次,开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年度培训方案,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团队服务技能。选派人员到上级大医院进修培训。今年底,计划组织部分从业人员到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培训。再次,聘请老专家到社区坐诊。目前我区已聘请19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开诊或创办名医工作室,大力提升社区医护人员整体素质。
[李洁蓉]
2016-10-31 15:38
围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我局正在推动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点规划。二是优化现有服务网络,今年已新开设岳溪、金桥文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通过接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四是将由村卫生站转型的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街人口计生服务中心人员和职能全面整合,人、财、物统筹安排。五是推进区中心医院和何贤纪念医院两个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建立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