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开学后,
不少学校可能会举办
校运会、秋游、学农等集体活动。
防疫常态化下,
集体活动能否组织、如何组织?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官网发布了《广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和疾病防控制度规范》。14项制度规范中包括了《集体活动管理制度》内容,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参考。
记者获悉,市教育局在总结春季开学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校门出入管理、食堂就餐管理、集体活动管理、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复课证明查验、环境卫生检查通报、通风及消毒、健康教育、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健康管理、免疫接种查验和校医(保健老师)工作职责等14项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和疾病防控制度规范。这14项制度规范囊括了学生开学后每日入校门到出校门的全方位、全流程防控措施。
记者了解到,广州不少学校已经举行或正计划举行校运会。
9月29日-30日,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举行了校运会。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程都是户外进行,没有在室内和密闭空间下进行的项目,学生一天进行3次以上体温检测等。
9月30日,越秀区八一实验小学分年级在操场举行校运会,一、二年级上午进行,三、四年级下午进行。
省实白云学校计划10月中旬举行校运会,届时允许极少数家长代表进校参观以及协助。
大专院校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
遵循“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分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四强化一提倡”的原则,处理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活动秩序的关系,严防常态化下疫情在集体活动内传播。
幼儿园应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的室内活动管理,避免各最小单元群体之间在活动、游戏、吃饭、午睡等环节的交叉碰面,同时教师要相对固定,减少在不同单元群体之间流动重叠。尽量不举办各类聚集性活动。
中小学校应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大专院校应根据校园情况合理设置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等活动。
尽量开放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管理,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
参加人员原则上控制在场所最大容纳人数50%以内
活动举办方要科学规划活动方案及场地布局,尽量选择室外通风良好的地点举办,并按防控要求合理规划活动场地分区(测温区、活动区、应急医疗服务区、临时隔离间等)、布局及人员动线,要制定流量管控方案。
根据场地规模控制活动人数,活动参加人员原则上控制在场所最大容纳人数的50%以内,实行预约分流、分批错峰入场等管控措施,引导活动人员有序进出。
根据活动规模和人员数量储备足够的疫情防控物资,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
安排专人负责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活动工作人员日常体温监测,对活动参加人员进行健康扫码或登记等。
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宣传,开展岗前培训,使活动工作人员熟悉防疫要求和应急处置流程。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活动现场原则上不安排就餐区
活动现场原则上不安排就餐区。若需设立就餐区,应通过采取减少桌椅摆放、间隔1米、错位用餐等措施,适当加大就餐者之间的距离。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炊具、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做好就餐区通风消毒。
相关链接:吴尊友表示学校可考虑逐步放开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发展,很多人期待,对于学校的疫情管控措施是否可以更放松,让学校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秩序?
昨晚,《新闻1+1》白岩松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吴尊友表示,对于疫情管控,各个学校、各个城市有自己的考虑,谨慎逐步地放开的话,这种做法应该说管理部门有它的考虑,那么从传染病管控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是值得的。
根据疫情的情况和我们的实践,从其他的部门,实践经验证明是安全的,各个学校也可以考虑逐步放开,使得学校也能够像其他的部门和社会一样,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