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桥南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3737190937C/2025-00006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桥南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5-01-17
名称: 桥南街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1-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桥南街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

桥南街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桥南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各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和街道实际,认真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区委“十二个方面走在前列、争当示范”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街党工委、办事处及各部门、村(居)共获各级荣誉称号16项,干部职工共获个人荣誉称号21项。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凝心聚力,推动辖区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暖企服务扎实到位。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开展暖企行动,走访辖内重点企业273家次。指导企业申报专项奖励资金75万元,协助企业申请融资逾2000万元。二是促进投资增强动能。在建项目桥南汇完成投资1.61亿元,主体全部完工;卓正晴翠府项目一期完成投资2.3亿元。推进鸿禧、胜捷等6个工业用地提容项目,涉及总用地面积13.42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3.6亿元。三是招商引资“引凤筑巢”。新增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桥南汇项目招商进度已超60%;胜捷应急产业园已初步对接应急安全、冷链食品等企业。四是攻坚克难推进经普。采取高位推进、高标保障、高频调度、广泛宣传等方式方法高效高质完成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任务,共普查经营单位8067户。

      (二)严管善治,强化城乡秩序综合治理

      一是平安法治有力见效。发生案件类总警情1070宗,同比下降28.2%,其中刑事警情426宗,同比下降10.7%。排查重点突出矛盾纠纷个案19宗。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番禺区中心医院最小应急单元获评2024年番禺区级培优联建示范点,在广州市2024年群防共治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赛二等奖。办理信访事项94宗,没有发生越级上访情况。探索实施“一积分、一养生、三监管、两仪式”的“1132”禁毒特色工作法,以内容生动的短视频等形式创新禁毒宣传模式。推广出租屋房屋租赁保险经验做法在全区工作会议上作为典范进行推广。成功构建“警网联动、警网互动、警网融合”的工作新格局,有效办结网格事项8500多宗。

      二是“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全力抓好南郊村、草河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纳入“百千万工程”的财政资金预算项目共44项、涉及资金3134万元,各建设工程有序推进。统筹街道、村、社会力量资金400多万元,完成南郊村哈街步行街、草河村草怡路整治提升项目,修缮“草河粮仓”水乡风情馆,打造草河乡愁文化IP。发动建筑企业捐建草河新业公园等民心工程,成功举办“五社联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社区基金公益募集系列活动31场次,募集资金约75万元。建立典型村“百千万工程”“六师工作室”,吸纳多领域专业人才加入支持典型村建设。

      三是行政执法公正为民。街道在区首届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大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查处两违案件354宗,清拆违法建设面积共90147.83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案件169宗。开展“奋战三百天、全力保畅安”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在区每周考核中取得9次第1名的较好成绩。推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建设,共建成集中充电点35个,提供充电位1400多个。各部门、村居及学校共开展应急演练75场次,参与观摩演练约1.5万人次。落实各项三防措施,全街无发生因三防问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办结区运行指挥中心转办案件9808宗,履责后市民满意率98.06%。

      (三)精心“绣花”,持续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一是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创建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22个、达标小区29个,厨余垃圾日均收运量提升至日均15.03吨。推进南郊村、草河村2条“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生活垃圾“会江模式”建设,不断提升行政村垃圾收运成效。全面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工作,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广州林长”线上巡护1300多次,护绿员累计开展线上巡护2500多次。辖区新种乔木1100多株,落实2.9万多株市政树木的“一树一档”管理。南区公园获评“广州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优秀健康主题公园”。

      二是生态环保措施得力。主办第二轮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3宗,办结2宗、阶段性办结1宗。办理环境纠纷投诉案件379宗,排水单元达标认定率90%,完成954宗各级交办涉河涌水质(环境)等交办件办理并销号。顺利完成三年攻坚涉水违建整治工作任务。

      三是城乡面貌持续提升。市民休闲空间及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德兴桥底口袋公园、草河新业公园,南区公园足球场经全面改造后重新向市民开放。建成农村“四小园”11个。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图斑整治任务351宗,完成率100%。有序推进400亩区级耕地恢复及33.57亩镇街级耕地恢复工作。顺利完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23.718亩征地任务。

四是农村基层治理有序推进。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各村利用议事厅开展“一事一议”协商议事,执行率98.67%,涉及资金约3508万元。进一步规范农村资产资源管理,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266宗,顺利交易成功130宗,成交额2.139亿元,街道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平均增长3.5%。

      (四)便民惠民,全心全力保障民生福祉

      一是持续完善民政服务网络。为符合条件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时足额发放长寿保健金206.1万元;长者饭堂配餐范围覆盖全街,全年为394名长者提供8.1万多份长者饭餐。加快打造“1+N”养老服务网络,14个村居颐康站通过区民政局验收。二是持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筹集社区基金约74.8万元,投入开展40个社区建设项目。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特色建设,如番奥社区开展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华景社区设立“党群周六工作室”推动妥善解决社区管理问题,可逸阳光社区成功获评广州市和谐社区等等。三是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86万多元,组建镇街、村(社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15支,红棉老兵注册人数近300人,累计服务志愿时达1.6万多小时。四是扎实筑牢卫生健康管理防线。全力推进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5+2+2”建设,已有9个单位挂牌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有效落实登革热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五是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成立桥南街就业驿站,为番禺区首个将网格化管理与综合性就业服务深度融合的“综合网格办综合性就业驿站”服务点,12月建成启用以来已助力223名求职者顺利入职。受理1500多宗涉劳资纠纷案件,成功处理930宗,追回金额307.7万元。六是持续优化提升便民服务。街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各项业务2.2万多件,现场和网上办结率达100%,提前办结率99%,有效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七是落实对口帮扶措施。街道分别与五华县华城镇、增城区派潭镇密石村、番禺区石碁镇大刀沙村开展结对帮扶;落实资金帮扶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兴发乡大街村开展建设项目。八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超额完成2021-2024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认定任务,完成率164.85%,排名全区第一。

      (五)党建引领,力促基层治理出新出彩

      一是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成立街党工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多形式、全覆盖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轮训和警示教育,覆盖4000多人次。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4次,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主题宣讲会。全面强化“头雁”培育,制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系列培训工作方案,昊龙社区党委书记吴盛国在区级“社区擂台·书记有约”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启动街党工委“党校直通车”现场教学活动,举办培训班2次,通过“七个一”体验式教学将党校课堂延伸至基层一线,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二是扎实深化党建惠民。全力推动“民生微实事”落实,共立项51项,已全部保质保量完成。将昊龙、华景、番奥、御院等4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富有特色成效、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亮点突出的社区连点成带,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建强用好“1+3+N”网格党群服务中队,全街在“穗好办”报到党员近8200人,累计开展社区服务939次,参与1.1万人次;完成微项目12个、微心愿332条。

      三是高标准筑牢党建根基。实施后备干部“青苗培育”行动,高标准选定村(社区)后备干部126人,确定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初步人选9人,确定草河村和蚬涌村为重点村。实施“红棉创新先锋榜”助推民企发展,在胜捷实业集团公司党支部和广州金钺公司党支部组建非公企业党员突击队。依托区委党校学习资源,举办“发挥两新组织优势·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主题培训班。实现党建引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4个行政村组织乡村绿化义务植树16场,完成植树计划176%。

      四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牢制度“笼子”,印发、修订《番禺区桥南街农村集体工程建设及服务采购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指引》等制度性文件8份。有序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信息平台运行应用,上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决策事项”等监督事项清单10项。从严执纪问责,开展各重点领域专项监督检查1000多次,收集、跟进群众意见、问题诉求20个,收集违纪违法问题线索6条;受理群众信访件8件、党纪监察立案12件。深化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查摆党的十九大以来9类突出问题。

      (六)依法治街,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依法依规办理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法律顾问审核近500份合同(协议),提供法律服务283次,开展法治讲座90次。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力度,街两级调委会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0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3.25万元;搭建“昊龙客厅·书记有约”调解平台,组建“盛国调解志愿服务队”,经验做法受到《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多个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并在中央政法委主管的《长安评论》公众号上刊登。项目启动以来成功调解社区矛盾166宗,调解成功率98%。

      此外,街道人大、武装、政协、工会、共青团、妇女、残联等多项工作有序推进。人大工委提出意见建议24条、收集立法意见建议46条;武装部圆满完成了 19 名新兵的征集任务;政协工作室组织开展“每月一法”7期普法宣传宣讲活动,政协委员开展13次专题调研;总工会全力培育打造“强基工程”建设先进典型,陈涌村工会联合会被评定为“2024年度广东省‘强基工程’建设村(社区)级工会”,为2024年度全市唯一获评入选的村级工会组织。团工委与3所高校结对推进绿美桥南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等5个项目。妇联因地制宜做好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南区公园被评为番禺区第二批儿童友好基地。残联开展持证残疾人和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详细摸查登记,完成入户调查工作任务700多份。

2024年,我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进行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经济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规模小、产业类型相对落后、缺少主导性产业,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百千万工程”多方共建协调工作机制还需完善,亮点工程吸引力不足;违建和违法用地问题、“六乱”现象容易出现反弹,住宅小区供水服务再提升工作进展缓慢等。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激发全体干部职工“二次创业”热情,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力促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同步推进,人居环境和社会秩序持续优化,安全保障和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为番禺区争当广州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贡献桥南力量。

      (一)强党建,统筹全局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深入推进“凝心铸魂”“政治训练”等工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建设,持续打磨“昊龙客厅·书记有约”、御院社区张玉堂优秀党员工作室、番奥社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创建等示范项目,提高示范带“成色”。谋划部署“民生微实事”新一年实施计划,确保能落地、有实效。强化政治监督,严肃查处、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谋突破,增强经济动能

      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积极组织招商推介活动,优化“招商、落地、投产、达产”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提容,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各村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闲置用地、旧厂改造的积极性。开展潜力“四上”企业的摸查、核实、走访和指导纳统工作,扩大经济工作基本盘。

      (三)重治理,规范城乡建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用心用情用力化解民生难题、办好利民之事。切实提升综治中心多功能“一站式”化解中心建设水平。推进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加大基层社会各类风险防范力度。总结提炼南郊村、草河村典型村培育经验做法,推动陈涌村、蚬涌村典型村培育工作逐步开展。积极协调组织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典型村培育,充分发挥和利用各共建单位资源和职能优势。增强城市安全韧性,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最小应急单元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四)提质量,强化环境保护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善投放点精细化、常态化管理。重点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环境整治模式。全力建设绿美桥南,贯彻落实林长制各项配套制度,推动各级林长有效解决林业园林绿化重点难点问题。强力打击污染水体行为,重拳打击“散乱污”,严查乱接乱排管网现象。持续提升辖区污水收集和处理效率,加强对河湖“四乱”问题的巡查监督工作。

      (五)保民生,建设“温暖桥南”

      全力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街道,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各村居颐康站建设,形成“1+N”养老服务网络。深入开展退役军人思想矛盾大排查及常态化走访,积极申报退役军人服务站标杆站点并进一步完善服务站建设。继续深化完善“五好”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探索“五好”学校、企业、村居建设路径。进一步完善就业驿站建设,充分发挥就业驿站服务功能,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六)促法治,实现社会和谐

      持续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继续做好“法律六进”工作,探索开展“园艺治疗”心理矫治,提升“两类”人员监管教育质量。持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单元和立法联络站工作,督导各村居开展好联系群众、说事议事、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等工作,强化人大监督推动街道各项重点工作发展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