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广州市首次认定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结果出炉,全市共有43个网点获得认定。其中,番禺区广州大学等2家单位顺利入围。在推进创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工作中,番禺区市场监管局紧密结合《番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工作方案(2022—2025年)》具体要求,精心推动申报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精准培育。引导具备能力的单位在知识产权领域广泛开展信息查询、信息检索、事务咨询、公益培训、政策宣传等基本信息公共服务,在特定产业或区域内积极探索开展特色化、差异化的创新服务,营造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惠及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良好氛围。
二是精准发动。根据认定标准,筛选区内一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较为优秀的企事业单位,找准“高校类服务网点”“市场化服务机构类服务网点”两个强项方向进行精准发动。积极借助协会、园区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内企事业知晓率。上门走访重点企业,一对一主动告知,从政策激励、企业长远发展等角度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精准服务。提炼申报工作重点难点,为指导企业夯实基础。安排专人接听咨询电话,耐心协助申报单位完成申报工作。针对有申报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主动上门提供政策解读服务。提前对申报单位的汇报材料进行评估指导,确保准确、有效体现申报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
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将发挥作用如下:利用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为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包括信息查询、信息检索、事务咨询、公益培训、政策宣传等基本信息公共服务,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