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沙湾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300752347XC/2012-00594 分类:
发布机构: 番禺区政府 成文日期: 2012-04-03
名称: 2011年番禺年鉴(沙湾镇)
文号: 发布日期: 2012-04-0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11年番禺年鉴(沙湾镇)

发布日期:2012-04-03  浏览次数:-
沙湾镇

【概况】  2010年,沙湾镇总面积37.45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年末全镇总人口1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3万人,外来人口5.5万人。
2010年,沙湾镇继续围绕“三促进一保持”的中心任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回稳向好势头明显。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2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增长79%;商品销售总额21.5亿元,增长62.7%;财政收入2.68亿元,增长10.4%;两税收入6.45亿元,增长2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由上年6.4﹕36.2﹕57.4调整为5.7﹕37.6﹕56.7。按总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4609元,折合6373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1603元,折合13086美元。沙湾镇是2010年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两无”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州市示范镇(街)、广州市双拥标兵单位、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番禺区运行保障优秀单位。

【经济发展】  2010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6.2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4亿元,增长39.7%。年末从业人员41806人,增长10.3%。主要工业产品有金银珠宝首饰、电子、电池、五金、纸制品、机械、食品、服装、鞋类、塑料等。镇制定《沙湾镇2010年发展经济奖励方案》,加大村和企业发展经济的奖励力度。东新高速、新力实业等一批经济增值量大的项目总部落户沙湾,迈德乐、雅耀等规模企业进一步增资扩容。巩固拓展特色产业,以珠宝为首的外贸经济呈快速回升态势。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全年共获得各类公开专利84项。全镇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完成270宗、面积共900.33公顷的“三旧”改造地块标图建库,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产业发展。镇直属企业经营管理,实行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目标、统一监督。
    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粮食产量924吨,增长23.4%;蔬菜产量10835吨,下降1.6%;水果产量370吨,增长7.9%。全年牛奶产量1341吨,增长17.3%;禽蛋产量8吨,持平;水产品产量7518吨,增长9.9%。加大良种和新技术推广力度,矮脚白菜、超甜玉米等良种推广面积达480多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模式,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顺利通过广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试点)验收;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完善沙西“农家乐”项目;加快沙西村奶牛、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步伐,完成畜禽业规范化养殖管理;拓展花卉销售市场,组织参加各类花卉交易展销会,墨兰银拖首获国内盆栽花卉最高级别奖项“金花奖”。
    全镇旅游业总收入4724万元,增长36.4%。全年接待游客137万人次,增加1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30万人次,增加19万人次。成立沙湾古镇旅游开发办公室,举办沙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资源挖掘研讨会,加强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建设宝墨园牌坊广场,优化周边旅游环境;筹建龙狮广场、龙湾涌——滴水岩湿地公园。沙湾古镇、宝墨园入选番禺“十大城市名片”;姜埋奶入选番禺“十大特色手信”;沙湾飘色、沙湾广东音乐、龙狮、龙舟、鳌鱼、凤舞入选番禺“十大民间艺术”;留耕堂入选番禺“十大古建名迹”;安宁西街、鳌山古庙一条街入选番禺“十大古街名巷”。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下降,全年销售面积11万平方米,下降14.8%;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每平方米6771元,比上年上涨706元。

【民生工作】  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962元,增长9%。据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933元,增长7.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4868万元。年末居民储蓄余额33.6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全镇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20936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67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826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办理老年社保卡502张,为311户低保家庭和五保人员发放区、镇、村三级生活保障金263万元。镇拨款为370名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危破房改造补助、临时生活困难补助、慈善会资助共110万元,向伤残军人、军人遗属等112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60余万元,向城乡低保、五保人员、百岁老人等发放节日慰问金7万多元。完善敬老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开展二期工程建设。维护外来人员权益,加快推进居住证办理,共受理居住证46712张,超额完成任务。
    全年共发布空岗信息12346个,比2009年增加51%,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个、村1个。举办应届毕业生、残疾人及外来员工等就业招聘会4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2045人次,1802人达成初步用工意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659人次。开展“就业援助月”及“春风行动”,安置失业人员625人,失业人员安置率达82%。
    新成立金沙湾社区居委,增设沙湾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渡头社区居委、紫坭社区居委被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扶贫“双到”】  全年投入141多万元帮扶五县华潭下镇杞水村。制定《番禺区沙湾镇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三年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措施,杞水村开办农场、兴建道路、修缮村委、学校、危房和助学助医助就业等一批帮扶项目顺利推进,对口帮扶的杞水村被评为广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示范村,帮扶成效在省级考评中名列前茅。

【城乡建设】  以迎接广州亚运为契机,投入9533万元,强势推进道路改造、人居环境升级、绿道建设、污水支管网铺设、河涌整治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完成立面整饰25万平方米,立面清洗20多万平方米,整治广告招牌1.2万平方米,拆除旧招牌近2万平方米,绿化升级近4万平方米,管线埋地3.6万多米,拆除违章建(构)筑物1.4万多平方米。
    高标准完成全长12.9公里的绿道建设。完成市良路、大巷涌路、中华大道等全长13.6公里的17条污水支管网工程建设,配合番禺“惠民一号”工程拆迁安置,如期交付岐头涌(含市沙一涌)、沙陇运河二期等河涌整治工程施工用地,改善河涌景观。
    修订《沙湾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全镇14条村新农村建设立项27个,总投资达1440万多元。制定《沙湾镇村(居)人居环境建设考核方案》,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实现全镇公园化。加强水厂管理,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稳步发展。各农村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自测四大指标合格率达100%,管网水、末梢水合格率100%,全镇自来水普及率100%。

【亚运属地保障工作】  配合区亚运会、亚残运会指挥运行办公室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调度系统,成立亚运会、亚残运会保障工作责任组,设立镇分指挥中心,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快速有力。编印《番禺区沙湾镇亚运会、亚残运会保障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汇编》,建立信息报送网络和制度,组织策划应急演练28场。
    完善番禺体校场馆配套设施,以优质服务接待亚运足球训练。对番禺体校、宝墨园、南粤苑、沙湾水道及相关道路沿线等区域进行重点布控,全力保障其安全、交通、消防、通信、水电气供给、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监控,亚运期间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908间次,整治安全隐患2501处;检测食品卫生安全266间次,查处无证饮食经营单位8间,检测食品样本520份。辖区设置亚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15个,参与志愿服务872人,组织文明观众3500人次。全力做好亚运惠民大礼包的派送工作。
    以“平安亚运”为目标,构建“以专业警力为主体、辅助力量为补充、社会义务力量广泛参与”的大防控格局。亚运期间共出动警力9700人次,设立防控岗点754个,发动社会义务力量5360人,组织3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在重点路段上岗执勤。迎亚运综合环境维护和执法队自7月起至亚残运会结束,共处理公共设施维护112宗6003平方米,更换损坏沙井盖71个,处理“六乱”违法行为374宗。开展“清洁家园、喜迎亚运”行动,亚运期间共出动清洁人员1500多人次,清理垃圾杂物40多吨,清理积水160多宗。

【文教体卫】  依托节庆和本土文化,开展新春嘉年华、龙舟竞渡、新年烟花晚会、“书香伴我行”、“开心周末”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完善“农屋书屋”、“绿色网园”和各村、居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建设。积极宣传推广沙湾古村落和文化遗产,修缮李忠简祠、鉴湖张大夫家庙、苏世宝家族墓、三善村陈家祠等古建筑。飘色艺人黎汉明入选第二批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青年砖雕大师何世良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接待亚运交流团5批,向中宣部和中外多家媒体宣传沙湾飘色。沙坑龙狮团和实验小学少儿舞龙队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启航仪式和珠江巡游表演,社区腰鼓队、健身操表演队参加亚运火炬传递活动表演。
    完成新龙小学、古坝小学并校工作,投入3800万多元重建涌口小学。全镇12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通过“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两所初中学校中考成绩稳居全区前列。落实上级提高教师收入政策,全力支持区教育基金会第四届筹款活动。试行“积分制”解决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结合“创文”、“迎亚运”创新德育机制,“魅力沙湾,和美校园”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沙湾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复核,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州市示范镇”。成立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不断提高保洁质量。“爱国卫生月”和“全民齐清洁行动日”等活动常态化,大力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定期灭“四害”,有效控制疾病传染源。投入150万元完善公厕改造、更换镇中心区环保垃圾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镇村给予二次补贴,并做好查缺补漏和新生婴儿的参保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

【人口计生管理】  划分区域,整顿户口,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羊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推行计生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连续23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任务,实现创建计划生育“两无”镇(镇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无计划外出生)的目标。

【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创平安、迎亚运”重点整治、校园安全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行为。全年刑事案件立案206宗,同比下降13.8%;破当年案137宗,同比上升0.7%。受理治安案件837宗,同比下降33.9%;破案422宗,同比下降47.6%。完善社会纠纷调解机制,在各村居成立综治维稳站,建立党员防控体系,实现综治维稳工作重心全面下移。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金沙湾社区综治信访维稳站在全省推进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广州现场会中作为试点推广。定期开展“六长”接访日和镇委书记接访日活动,全年接信访403件,办结397件,办结率98.5%,接待群众779人次。
    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统筹协调环保执法、文化市场管理、消防、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规范经营秩序等各方面工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整治石材、五金加工和废品回收行业,取缔黑网吧,清查无证照店铺,加大对“五小六乱”的整治力度,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共出动6678人次,检查企业8453间次,发出检查记录6992份,整改指令书1461份,复查意见书1461份。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人员密集场所、出租屋、易燃易爆等场所开展专项隐患整治,推进消防宣传“六进”工作(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出租屋),有效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坚持对食品安全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督,对餐饮企业、超市、农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集体饭堂、食盐、酒类、药品等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行为,打击成品油走私,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创建文明城市】  贯彻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完成“创文”国检各项任务。定期召开“创文”工作专题会议和迎检协调会,开展“慈善帮扶月”、“志愿服务月”、“友爱互相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制定《沙湾镇“创文”迎检工作组人员奖惩方案(试行)》,对各村(居)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完善沙湾广场、公园等游乐设施和修复中华大道盲道,新增西环路、市良路、沙湾城区等重点路段停车位1500多个。建立专职“创文”督导队,上街头、进社区开展“文明交通”、“文明上网”、“志愿服务”活动。聘请专职交通协管员,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和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党政工作】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收到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1件。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依法治镇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创办每月1期的镇报《沙湾之窗》,月发送量15000份,确保民主科学决策和政务信息公开。顺利通过区“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和“五五”普法规划验收。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全年中心接收办件数32190件,已办结32156件,办结率高达99.89%。
    在镇机关开展“狠抓落实迎亚运、深化服务促发展”机关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完善督查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大型专题报告会2次,全镇各党支部开展党日主题活动30次,累计党员群众8000人次参加相关活动;组织党员参加“迎亚运、创文明”活动30多次,参与党员人数达6000多人次。建立完善包括班子自身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内容的10多项机关管理制度,并在镇门户网站公开,督促镇机关干部增强纪律观念,提高工作效率。

(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