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抽样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2024年,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联合番禺区教育局对番禺区中小学校服(含幼儿园园服)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68批次样品,经检验,有9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 《中小学生校服》等标准对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绳带要求、附件锐利性、断针类残留物等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纤维含量、pH值、耐光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
一、主要不合格项目及情况分析
(一)纤维含量不合格
纤维含量是服装产品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服装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往往是依据明示纤维成分含量进行选购,纤维含量未标注或标注不正确,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服装的选购和维护。此外,纤维含量也是影响产品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纤维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部分送检或者根本不送检而随意标注或者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而盲目标注;第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不同批次的同款面料只检验其中部分批次,以偏概全,造成标称值与实际检测值不相符;第三,部分企业存在以次充好的行为,用价格低廉的纤维代替价格昂贵、性能优越的纤维而谋取不法利益。
(二)pH值不合格
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时,有利于保护人体皮肤的表面平衡,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易使皮肤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根据GB 18401-2010、GB 31701-2015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其pH值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即4.0~8.5;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其pH值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即4.0~9.0。服装织物在后整理过程中常在碱性条件下或使用碱性整理剂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如果未严格按照工艺条件进行中和处理或中和处理不充分,就可能会导致产品偏酸或偏碱,从而发生pH值超标的情况。
(三)色牢度不合格
色牢度是指染色纺织品在使用或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作用(如日晒、水洗、汗浸、摩擦、唾液等)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色牢度差的服装,在使用过程中,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面料生产企业在对面料染色时使用了劣质染料、染色后水洗不充分或者后整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面料的色牢度不合格,而服装生产企业采购面料时如未对面料色牢度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严格把关,则可能会导致服装成品的色牢度不合格。
二、产品选购小常识
(一) 通过学校指定的正规渠道购买校服,如学校或企业提供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此外,一些城市有专门的校服专卖店,家长可以前往这些实体店选购,以确保校服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二)选购产品时要看产品及其包装上是否有使用说明(即产品标识),包括是否有中文标注,是否标明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以及产品所属的安全类别等。不同形式的标识内容应一致,且耐久性标签必须包含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
(三)购买时打开包装检查产品是否有影响外观的表面疵点,是否有漏针、脱散、破洞,是否有锐利尖端或边缘,纽扣等配件是否牢固,表面是否有色差、色花、洞眼、烫黄等影响外观的疵点,缝纫处是否脱线或漏缝,检查主要缝接部位有无色差,上、下、左、右同部位有无色差等。服装应挺直,各部位光泽一致,前后左右对称一致,面料平服、松紧适宜。表面无油迹、污点等缺陷。有条纹的产品,条纹不歪斜。接缝处缝线平直,无断线、重线和跳线。里料应服贴,无鼓包、折皱。另外面料的拼接应协调自然。袖窿、袖缝、底边、袖口、摆缝等接缝缝迹顺直、牢固。
(四)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易打理和耐磨的面料,同时考虑校服的款式是否适合孩子的日常活动。 购买后让孩子试穿校服,确保尺码合适。如果尺码不合适,应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调整。
附件:2024年中小学生校服(含幼儿园园服)抽检产品及其企业名单.xlsx
番禺区市场监管局
2025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