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机构专页 > 区政府部门 > 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 > 信用番禺专栏 > 联合奖惩和风险提示

【诚信建设万里行】番禺区:“保健品”类电信诈骗多发维护老年人权益亟需引起重视

来源:番禺区法院 发布时间:2022-11-30 15:58:09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愈发高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权益保护能力不足的弱点,以销售保健品为名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对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不利影响。2022年,番禺法院审结广州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涉嫌养老诈骗的服务合同纠纷案7件,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一、存在问题

  一是老年人“触网”比例增多,不法分子精准围猎老年人“钱袋子”。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对老年群体的加速渗透,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持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触网”并深陷其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6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1.3%,约1.19亿人。为精准营销,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需求,通过信息流投喂、算法推荐、页面广告等方式吸引关注,进而诱导实施诈骗。《中国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老年人在网络上遭遇的网络传销以及理财欺诈比例高达28.3%和23.8%。

  二是“高额返利”等宣传利诱,侵害老年人“养老钱”。看病和养生是社会大众尤其是很多中老人关心的问题,而手握有一定资金的老年人同时具有一定的投资需求,不法之徒利用老年人此种心理,虚构、夸大产品功效,甚至雇佣人员通过社交平台、娱乐媒体平台、手机号和人工客服的宣传手段,冒充专家、大夫,虚夸产品功效解答患者问题,以订购有优惠、无效退款、货到付款的方式销售“保健品”。此外,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识别鉴定能力较弱的特点,以签订加盟协议、定期返还等名义,以明显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为诱饵,吸引了众多老年人投资。番禺法院审理的7件涉嫌养老诈骗的服务合同纠纷中,被告公司通过宣传有合适的“老年人保健服务”项目,只要预付一笔费用即可每月享受保健理疗服务并获得高额返利,半年后返还本金,最终该公司人去楼空。

  三是“保健品”来历不明,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不法分子通过电商、自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等媒介获取老年人对产品的关注,将来源不明的非药品包装成药品,大量印制宣传册和药品说明书,通过正规网站进行公开推广宣传;利用名人效应,邀请明星代言、网红带货;假借“高科技”之名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编造毫无根据的诊疗理念,宣称产具有强大功效。长期服用这些无良“保健品”不仅会延误病情诊断及治疗,甚至加剧患者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性衰竭,诱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公众数字信息安全的国家主体责任,在国家层面尽快落实网络公众信息安全保护和手机数据安全的统一制度规范,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进程,为各类通讯设备、小程序和App使用个体网络信息设立清晰的制度门槛和规范权限。信息通信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监督纠错机制,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切实履行企业行业责任。加大对网络诈骗和信息滥用行为的惩戒力度,及时建立反诈大数据基础资源库和违规App负面清单库,对其开发者和运营者严厉处罚直至实施行业禁入。

  二是强化部门监管,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体系建设。安、街道、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形成合力,强化对保健、食品、药品等高发领域的排查。网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诈骗信息预警平台,将涉老年人网络电信诈骗案件贡献诈骗风险信息、共建风险用户信息库,预警识别风险第一时间落实劝阻措施。紧盯犯罪手法新变化,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和高科技手段,建成精准高效技术拦截反制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环境与隐私安全的互联网文化,并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支持老年人愉悦地利用数字化提升生存质量。

  三是加强反诈宣传提高老年人防诈意识。针对近来涉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新动向、新特征,加强反诈选宣传,提高公民防范意识。各相关部门及时总结新型诈骗典型套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短视频、微博、直播等新型媒体,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针对易受害的重点人员,有的放矢地制定宣讲方案,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形成免疫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