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经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印发,我区将充分发挥信用建设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信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加强对接服务小微、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型农业经营者等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深化创造性、差异化信用信息服务供给。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行业领域数据价值,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业供应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市场、乡村振兴等领域,创新信用融资服务特色金融产品。二是多维拓展信用助企能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动力。积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等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的增信、补偿、风险分担功能,加大对市场主体金融支持。强化生态环境、消防安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领域信用评价及守信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提升诚信合规能力。深化“银税互动”成果成效、加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培育,提升我区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占比。目前,我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主体16426家,占区域存续企业总量的8.5%;(国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主体65家,占广州市海关高级认证总量的14.07%。三是推进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应用,打造便企惠民场景生态。推广“信用+供电服务”惠企服务,为诚实守信用电主体提高办电效率,减低用电成本,实现由“两证”办电到“信用”办电升级。建立完善各行业领域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和标准,鼓励招标人对无失信记录的中小微企业或信用记录良好的投标人给予减免投标保证金的优惠待遇。在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林业园林、水务、农业农村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推广电子保函(保险)应用,降低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