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环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区相关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动融入番禺区建设现代化亲海智城新格局,奋力谱写东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一)坚持不懈筑牢防线,疫情防控成效明显
毫不放松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要求,筑牢全街疫情防控坚实防线。一是深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回社区报到党员、志愿者等超5000人次参与疫苗接种宣传和服务工作,派发宣传单张7.5万份;开设临时接种专场148场,为13万余人接种疫苗,3-11岁及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均超过90%。二是持续抓牢社会面疫情管控。完成2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采集核酸样本25万份。组织“三人小组”2.3万人次核查来穗返穗涉疫重点人员1.2万人,对383户601人开展“人防+技防”居家健康管理服务,采集各类高风险地区来穗人员及重点场所从业人员核酸样本3.5万份。三是持续做好隔离酒店管理服务工作。抽调街骨干力量117人次驻点两家隔离酒店,抓细抓实各项防控举措及服务管理工作,持续落实对入住人员及高、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实现隔离酒店2877名入住人员零脱管、零传染。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向好。2021年,全街地区生产总值166.87亿元,同比增长8.2%;税收收入为30.6亿元,同比增长7.4%。一是招商服务不断优化。强化暖企调研,走访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单位266家,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05个,利用亲商服务平台登记企业412家,推动1346家企业在信易贷融资平台实名注册。坚持“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品质招商”,及时更新区招商系统物业及可供招商用地情况信息,消化8.23万平方米,新增注册企业1843家,全街共有规上企业448家。二是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制定领导挂点服务重点项目方案,每月召开重点项目调度协调会议部署工作、解决问题。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3.1亿元,番山超能创业园、番禺节能科技园—天安九期项目、龙美展贸城等6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三是产业聚集态势凸显。成立建筑产业、信息技术及数字互联网产业、汽车产业、时尚美妆产业4大联盟,带动辐射辖区两百多家企业集聚发展。集中要素打造高新企业发展高地,汇集高新技术企业238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数量位居全区首位。
(三)持续优化建设管理,精心打造美丽东环
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务实行动。一是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保护历史、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原则,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蔡边一村城市更新批后表决工作。升级改造众信创意园项目、启荣项目等工业园区,完成升级改造面积36.99公顷。完成番艺花园、江南新村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意愿征求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二是深入做好污染防治。狠抓“两违”治理,集中连片整治违法建设357宗,总面积2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整治违法用地10宗,总面积15亩。处理建筑废弃物类案件6宗,罚款金额14.3万元;处理工地类案件54宗,罚款46.2万元。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河长开展巡河履职1520次。推动园区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甘棠工业区、蔡二工业园区、东沙工业园、东升工业区及辖内5个农贸市场已完成雨污分流整治并全部通过验收。深入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河涌100米范围内散乱污场所3间。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建成立东环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切实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深入抓好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科学绿化等工作。精心打造榄塘村“口袋公园”,精细化管理市政道路9.3万平方米和城北公园26.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出台“以奖代拨”的《2021年东环街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及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方案》,鼓励辖内村(居)按标准推进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四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完成丹山河城镇型较高标准碧道建设,打造1.8公里丹山河碧道,形成“丹青碧绿”乡村示范带。持续开展“美丽田园”“厕所革命”等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甘棠村被评为“广州最美村庄”,榄塘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完善街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领导小组,修订村干部报酬管理办法,顺利完成集体资产管理公开交易竞投301宗,为各村集体增加收入1915.76万元,增收率12.42%。
(四)聚焦发展民生福祉,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配强公共基础设施。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3月份完成“颐康中心”揭牌仪式;10月份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扩容、升级工作;12月份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稳步推进东环街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按期完成设计方案和申报审批工作;顺利完成四个村级幼儿园民转公转制工作;完成辖区学校周边交通设施“九个一”规范化建设。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组建金雁之星服务队,深入村(居)为来穗人员提供生活及心理帮助5520人次;推行出租屋综合保险购买服务,签订房屋租赁保险合同2673份;投入9.3万元向辖区2.3万名来穗人员赠送意外伤害保险。成功帮助困难群众申请慈善会救助16宗,金额达8万元。举办大型公益性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5678个,举办就业培训21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17场。三是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完成番禺区“民生实事”项目东环街政务中心多层停车场建设;投入65万元打造智慧政务大厅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在辖区范围内增设4台5G+VR“政务晓屋”,升级村(居)公共服务站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群众“就近办”“多点办”。全年接待群众8万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五)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平安有序东环
完善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城市共治机制,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一是深化末端护理。完善综治网络,完成蔡三、东沙、左边村及4个居委综治中心综治视联网建设,健全完善沿街商铺“十户联防”小组,建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115个。优化调整社会治理网格,配置专职网格员120名,处置网格问题案件5万余宗。2021年我街12345热线工单共受理政府服务热线系统转办案件4517宗,办结率和市民满意度均达100%,前三季度考核均排名全区第一。开展出租屋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整治安全隐患2.5万处,对880套“二合一、三合一”出租屋落实100%整治。充分发挥劳动监察作用,处理劳资纠纷1193宗,涉及人数1518人,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319万元。健全多元调解机制,组织排查调解矛盾纠纷261宗,其中产业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处矛盾纠纷近百宗,涉及金额超千万元。二是做好隐患清理。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反诈防骗工作队伍,深入开展反诈“扫楼”、反诈“10进”宣传,共完成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数6.76万人,完成率69.64%,全街电诈警情466宗,同比下降5.5%。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94次,常态化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404家次,排查整改隐患7640处,立案105宗,罚没金额49.6万元。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查处非法加油车7辆、非法成品油2.62吨,销毁非法销售烟花爆竹30公斤。试点开展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试点村火警总量同比下降10%,群众伤亡同比下降60%,经验做法获全区推广。强化消防应急队伍建设,在全区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中获团体第一名。全年较大以上生产安全、火灾亡人事故、森林火灾零发生,实现各类事故总量、亡人事故保持“双下降”。三是强化依法治理。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每季度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严格审查街道行政处理决定,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规,开展集中学法专题讲座4次、开展社会面法治宣传活动77次,聘任法律顾问审核合同160 余份。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驻村(居)律师提供服务141次,为村集体依法治理提供专业意见。
(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推进全街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领导班子发挥领学带学作用,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25场,强化东环街党校师资力量建设,实现街党校13个分教点全覆盖培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利用“穗好办”平台发布社区活动和群众“微心愿”231个,实现“微项目”73个,发动党员1793人次,推动落实街道10项重点民生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营造浓厚氛围共庆建党百年。活用东沙村红色资源打造抗战烈士纪念碑和村史馆等学习阵地,活用新媒体、党员微信群等载体,发布100期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短视频,举办“线上+线下”党史知识竞赛及“两优一先”表彰,为72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组织750余名党员搭乘“初心号”党建巴士走进红色革命基地。纪录片《薪火相传 逐梦前行》荣获番禺区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MR党课《发现身边的红色资源》获得“党课优秀奖”。三是强化意识形态阵地。扎实推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专题研讨学习17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面宣传引导力度。全年在政府网站发布政务动态723条;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671条。完善保密工作制度,签订保密协议、承诺书,常态化开展保密审查、巡查。四是夯实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把关人选,选优配强“两委”干部,严肃换届纪律,抓实换届选举前、中宣传指引和后续工作,高质量完成2021年村(社区)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实现村(居)干部年龄、学历、女性比例“一降两升”。按时保质完成街道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组织落实16名干部职务职级晋升及2名干部转正工作。发展党员34名,完成2次“双星双评”工作,评出149名五星党员。五是强化纪律和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续深入排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开展节日廉政纪律宣讲会议5次,开展提醒谈话95人次,立案处理违反换届选举纪律等案件6宗。配合市委及区委巡察组分别对蔡边一村党总支及甘棠村党支部开展村级巡察工作,以点带面督促推进村级党组织落实整改。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辖区经济提质升级。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质增效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四大产业联盟的聚集效应,集中要素解决共性问题,推动稳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聚焦“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用好番禺节能科技园、番山科技园等园区资源,积极引进总部型、高新技术型、快时尚型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产业聚集地。抓好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关键点和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引进优质服务,鼓励企业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运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改造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发挥产业联盟、招商服务大队、商会、亲商服务平台等组织平台作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5.0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东环智慧政务大厅建设使用,24小时为辖区企业及办事群众提供政务服务。
(二)坚持以中央战略意图为指引,优化城市功能划分。抓住用好“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及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依托蔡边一村等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实施,加快建设“产城融合”东环,吸引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依托地铁22号线市广路站、佛莞城际东环站建设开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依托金山谷意库等现有项目载体,积极引进港澳文化创意优质资源,发展具有番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富豪山庄等成熟住宅小区为载体,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和谐宜居国际一流社区。
(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进整改工作有效落实,强化市政道路树木、城北公园绿化树木养护工作;严格园林绿化审批管理,科学美化绿化道路。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举一反三深入治理各类环境问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继续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全力处理好舆情有关的重点违法建设案件,依法拆除严重违反城市规划和影响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人居环境的违法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美丽田园等工作,优化干净整洁环境,重点打造“丹青碧绿”新乡村示范带。推广莲花大道太阳能路灯安装试点经验,推行绿色消费出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降低城市能耗,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四)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科学有序推进东环路与光明北路延长段交叉口改造、城北公园二期建设工程、蔡边一村城市更新等项目,强化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决不拆除历史建筑、不砍古树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坚决杜绝破坏性“建设”。提升区域文化综合实力,深挖东沙村抗战烈士纪念碑和村史馆等红色资源,做好蔡边地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加强“一老一小”关爱照顾,推进长者饭堂、颐康中心及中心幼儿园建设,推动旧楼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加强职业介绍服务,定期开展就业培训,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
(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毫不放松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穗返穗人员排查管控、隔离酒店管理、社会面常态化防控和疫苗接种等工作。用好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试点经验,深入推进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坚持“社区管家”角色定位,围绕“四精七理”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建好用好“最小应急单元”,擦亮东环街“天安卫士”和“护苗”护学志愿队两支“广州街坊”队伍品牌,完善来穗人员融合服务机制,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诉源治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扎实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党工委决策议事协调作用,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能力。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继续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做好舆情监管,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用好红色资源,设计符合我街特色的实践教育,注重学用结合,推动党员“走出去”,知识“带回来”。发挥省、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番禺节能科技园党委品牌优势,对“两新”党组织在优化体制、规范建设、发挥作用等方面把脉问诊、整改提升。围绕机构改革后实际运行工作经验及执法事权下放镇街后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探索优化完善编外人员招聘、管理、薪酬、晋升、考核有关制度,进一步调动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着力增强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五种能力,培养新型镇街干部。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三述”向基层党组织延伸,加大对农村“三资”、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纠治力,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