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机构专页 >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 番禺区人民政府大龙街道办事处 > 政府工作报告

大龙街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02-02 14:12:0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决胜“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街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细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十二个之进”、区委“十二个方面走在前列、争当示范”重点任务和“六大组合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番禺打造智造创新城展现大龙担当、作出大龙贡献。

  一、筑牢“实”的根基,推动党的建设“新发展”

  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坚实思想根基,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全街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落实党的领导。严格执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制度机制,落实政治要件闭环办理机制,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省委巡视和区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以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功能,构建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凝聚高质量发展工作合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责任制,强化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坚持学习党的理论。深化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制度,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引领示范作用及党支部学习教育主体作用,建立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讲学机制,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深入接地气、深入解民意、深入惠民生。

  坚持打造党的队伍。坚持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决把好干部任用的关口,加强考察、廉政审查、廉政谈话工作,着重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建好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培养年轻干部,坚持面向基层,创新思路,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适当压担子、放任务,创造条件实行岗位轮换,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跨部门锻炼、到急难险重岗位墩苗历练,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促进干部成长。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精准实施容错纠错,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

  坚持锻造党的组织。建强基层党组织,持续建强用好五级基层组织架构,深入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两翼三贯通”格局。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用好用活“驻企指导、问题收集、议事协商、交办解决”的工作机制,提高“两新”组织党建质量。提升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质量,教育引导全街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突出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增强对全街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廉政监督,坚决治理损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强化重点领域腐败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全街党风廉政建设保持高压态势,把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引向深入。

  二、激发“进”的动能,实现经济增长“新突破”

  立足番禺“智造创新城”的战略定位,继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激发自身“进”的经济发展动能,坚决打好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强化产业布局牵引。积极打造亚运大道(大龙段)经济带,持续推动“一带四区”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亚运大道沿线番禺客运站TOD、清河国际、嘉诚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亚运大道沿线旧工业园区提容增效。加快推动旧水坑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清河市场片区升级、广州新城西站综合体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推动长堤东路(罗家涌至沙湾干线)贯通工程,向上级争取推动市莲路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做好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建设保障工作,提高周边交通衔接,助力亚运大道经济带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轨并进,在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升级的基础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羊栏工业园预制菜项目,大力扶持食住游购行业,让产业集聚的优势更加突显。利用现有商业办公楼争取引进一批直播销售、网络电商、产品研发、规划设计等高端专业服务业,逐步形成高端专业服务业企业集聚的格局。

  强化科技创新聚力。抢抓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广州活力创新轴建设,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大学城“华南智核”、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溢出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落实上级扶持培育政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三年行动,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成为头部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做好辖内省、市级实验室升级扶持工作,推动辖内小微企业“小升规”,助力企业提档升级。积极落实“番禺人才生态30条”,用好人才引进和人才绿卡等政策,让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推动全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重点项目攻坚。健全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机制,落实专人跟进辖内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持续跟进旧水坑村镇工业集聚区试点项目,加快推动旧水坑村项目招商合作的工作,力促项目首期建设落地落实。争取将傍江东村等条件成熟村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纳入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积极推动广州新城西站综合体、清河国际、番禺客运站TOD项目等区、街两级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跟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强化招商服务赋能。持续实施“信息摸排-跟踪洽谈-签约落地”全链条招引机制,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主动到各地对接高新企业,将可供招商资源、惠企政策等一览表生成二维码广泛推介,进一步健全立体招商网。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以街领导挂点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机制为抓手,健全重点企业专人驻点、问题收集督办和三级处理机制,加密暖企走访“四问”,“一企一策”精准纾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需求,以保姆式的服务扶持企业壮大发展,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加强新型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布点应用“政务晓屋”,持续推动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动态管理告知承诺制、容缺容错事项清单,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

  三、挖掘“活”的潜力,聚力乡村振兴“新提升”

  继续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有效发挥牵引作用、辐射效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提升,实现城中有村、村内似城的发展愿景。

  盘活存量土地。充分把握政策窗口期机遇,持续跟进辖内存量国有用地提容工作,鼓励更多村和企业做好国有工业用地提容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助推企业解决提质发展的用地难题。开展低效用地整治提升工作,争取更多地块纳入上级整治提升项目库,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为全街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承载空间。继续有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协助做好村级经济发展留用地指标兑现落地相关手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健全土地执法长效机制。

  激活城市更新。加快推动旧水坑村市级村镇工业集聚区试点项目实施,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试点,为全街制造业提供更多空间支撑。谋划推动清河市场片区升级等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支持条件成熟的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激活发展空间。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推进城市花园小区微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完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带活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各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等。继续推进新水坑村、旧水坑村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辖内其他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结合各村打造“一村一景观”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小生态板块打造、建筑风貌管控等工作,借鉴新桥村“幸福农法水稻田”、水濂晓岸新乡村示范带、雁洲涌湿地公园、旧水坑榕树文化公园等成功经验,打造更多高颜值地标,不断提升各村生态景观质量。继续实施“八个美丽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建设、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三大革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做好大龙村“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

  用活经验成果。持续优化农村“三资”监管,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合同管理,实现农村集体稳步增收。健全农村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休闲农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百企兴百村”工程,巩固村企结对帮扶成果。持续做好五华县岐岭镇对口帮扶工作,深化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平山镇长冲村东西部协作。

  四、厚植“绿”的底色,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全街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大力实施生态绿化。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科学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行全民植绿护绿扩绿。全面落实林长制,严格保护古树名木资源,严肃处理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等行为,切实提高全街绿化覆盖面。持续推动“绿美大龙”建设,科学管养绿植花卉,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态环境;借鉴成功打造旧水坑村榕树公园、雁洲涌湿地公园、新桥村幸福农法等经验,打造更多绿色生态景观。

  全力推进治水攻坚。加快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步伐,进一步巩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强化河长制,加强河涌巡查监管,完善防治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动真碰硬抓好“散乱污”场所整治,按照“遏制增量,清理存量”原则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切实做好辖内水浸黑点治理,积极配合上级做好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系统开展环境治理。持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道路、在建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力度,督促辖内重点企业控制污染工序生产,主动落实减排措施,做好固废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指导辖内产废单位完成固废业务申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底线”,严格抓好违法图斑整改。保持查违高压态势,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行为,确保新建违法建筑“零增量”,存量违法建筑“负增长”。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强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打造石岗西村、石岗东村垃圾分类样板村。

  五、突出“优”的保障,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全力惠民生、增福祉,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更优质的保障,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基础教育强基创优,加大投入支持辖内学校软硬件升级建设。深化“双减”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支持辖内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推动教育资源提质扩优,切实办好“家门口好教育”。落实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继续加强与区中心医院共建共享活动,健全医政企共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强化民生兜底能力。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持续拓宽就业渠道、保障企业用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继续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农村电商”“南粤家政”等技能培训工作,切实解决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做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的保障服务工作,启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运作,完善长者饭堂建设,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改善特殊困难群众出行硬件设施设备,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帮”。

  涵养城市文化底蕴。持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扶持鳌鱼、醒狮、大头佛、孔子文化、龙舟等项目,打造孔子文化名村,支持鳌鱼舞、醒狮、大头佛队伍参加国内国际各项活动,协助非遗传承人及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荣誉、评选定级。充分利用辖内祠堂、酒堂、文化中心、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资源,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构建“三有”文化体系,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支持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点带面在全街范围内推行出租屋百分制考核模式,压实出租屋管理责任;继续推行出租屋第三方代管模式,加强对旧水坑村、石岗东村优秀第三方代管经验推广,吸纳更多屋主将房屋交由第三方管理,提升出租屋纳管实效。加强网格化便民服务工作,在每个村(社区)建设不少于2个网格便民联络点,实现服务“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面对面”的转变,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深化平安大龙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赌博游戏机、涉黑恶犯罪、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探索推行驻点检察官工作机制,由区检察院检察官驻点街道开展园区检察和邻里检察,实现“检察在身边”,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深化交通秩序治理,大力开展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纵深推进“五社联动”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最小应急单元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守牢公共安全底线。落实安全生产“国家15条”“省65条”“市35条”等措施,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压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抓牢企业主体责任,深化自建房、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全面加大食品全链条监管工作力度,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借鉴旧水坑村消防治理模式,推动各村(社区)“双站双线双保险”“3分钟消防救援圈”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筑牢消防安全防护墙。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做好自然灾害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整治、预警发布、会商研判、预防应对、灾后恢复等措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