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石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笃行实干,砥砺奋进,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动力活力全面迸发,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全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向好。
一、夯基础、固根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4次、集中学习研讨13次、“第一议题”学习29次,指导各村(社区)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79次。二是不断夯实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城中村治理等线上和线下专题学习493场次,轮训党员近2.4万人次。丰富党员教育资源,党员电教片《“禺”见武工队》《遇事不慌的老党员》分别获得番禺区电教片评选二等奖和优秀奖。大石街党工委党校获评市级优秀镇街党校。组建115支“1+3+N”党群服务中队,推动党群服务队、家园护卫队常态化运作,协助推进环境整治、爱树护绿、巡河治水、消防安全、矛盾化解等工作。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三对策、五实事、一品牌”亮绩亮诺行动,推动完成路面修复、增建变电房、新增高清摄像头等群众呼声最高的民生实事62件。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坚持抓早抓小,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年提醒谈话76人次。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不定期开展督查,以案促改,深刻开展酒驾醉驾、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题警示教育,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二、稳企业、促增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扎实推进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日立电梯、至信药业、鹏林照明、九安智能、临广电气等规上工业企业稳中有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长隆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增长翻一番。中铁建华南总部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如期投资达产,大石朝阳府商业项目奠基开工。二是创新动能加速释放。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扶持26家“小升规”培育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发展后劲。三是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赴北京、浙江、青岛、珠海和顺德等地开展招商考察,拓展招商渠道。积极引入优质企业,全年落户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1家。积极协助巨大产业园三期、飞达产业园和德威工业园做好企业招商,引进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落户入驻巨大产业园三期,万力轮胎研究院落户广州智造园。积极对接互联网企业林电科技公司联手快手选品平台打造直播基地,助推直播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四是惠企助企精准发力。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开展政企、银企座谈,举办政策宣讲会、银企投贷联服务、企业融资对接、企业用电需求响应等活动,指导企业用好各项惠企政策,全年服务重点企业327家次,协调企业解决问题60余项。全区首个产业园来穗人员服务站在巨大创意产业园揭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力推进。
三、防风险、保安全,社会治理再开新局
一是基层治理持续推进。深化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把每栋出租屋打造成最小管理单元,大石街“破解出租屋管理难题”案例获评广州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大石街实施‘四议两公开’探索乡村治理新实践”在第三届中国基层领导力论坛作主旨发言。推进平安大石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规范运作最小应急单元219个。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作用,打造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新平台。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入驻综治中心,利用公益法律力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化解信访疑难案件。街道、村(社区)两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914件。受理登记群众信访案件678宗,办复率达100%;受理劳资纠纷4874宗,期限内结案率达99.05%。二是社会治安平稳有序。全力做好“两会”等重要节点社会面稳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黄赌毒、防诈骗、电视机制假售假、涉赌博游戏机等专项整治和行动,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治安、盗窃、诈骗等警情均同比下降,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向好。三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聚焦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年巡查各类单位1.28万家次,整改隐患1.46万条。实施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推进各村建设充电间、示范巷,完成西片消防站建设,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808处9720个。组织微型消防站应急拉练22次,联勤联训80次,参加全区业务技能大比武均斩获佳绩。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全面核查食品经营单位5491家。万民城获颁全市首个“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广场牌匾。
四、精管理、促提升,城乡面貌绽放新颜
一是城乡品质不断提升。精耕细作加强城市管理,稳步推进怡居新村一期小区微改造,持续做好南大干线等主干道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推进丽景社区群贤片区综合治理提升,创新开放式社区实行半封闭管理模式。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各村“严管路”整治,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提升城乡环境秩序。持续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全街建成垃圾分类投放点167个,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村5条、区级示范村2条、星级投放点小区26个,打造“两网融合”网点5个。严控违法建设,全年拆除违法建设226宗16.2万平方米。二是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全面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17个。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猛涌村获评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会江村获评2022年度市级美丽乡村,全街共有13个省定美丽宜居村、1个特色精品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治理更加深入。三是绿美大石格局初现。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义务植树、补种补植及绿化提升等方式,新增绿化面积92.6亩。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处理环境保护类信访案件1133宗。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提速增效,新建公共管网10.526公里,100%完成十大污染源排查整治目标任务,13条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同步对内涝点、管渠进行整治和清疏,实现污涝同治。扎实推进“无废机关”创建,为“无废城市”建设赋能。
五、惠民生、办实事,幸福底色增添新彩
一是全力抓好民生保障。持续做好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等工作,向各类困难对象发放救助资金超过425万元。加大就业帮扶,发放灵活就业补贴、就业补助、失业补助等近700万元。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颐康服务站村居全覆盖。积极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促进拥军氛围不断提升。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智慧政务促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全年办理12345热线工单20864宗,年均满意度99.4%。首家“就业驿站”揭牌,就业服务延伸至“家门口”。成立大石街社会保险费争议联合处置中心,打造社保费争议“一站式”处置新模式。三是科教文卫硕果累累。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品质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品质团队在国际、国家、省级等大型比赛中共荣获14项大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以及优秀奖4项。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为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旗舰中医馆建设单位和番禺区中医治未病服务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各类健康教育与文化艺术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年举办迎春书画作品展、摄影采风活动、花艺分享等文化惠民活动206场次,受惠群众超5.8万人次。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92场次,家长学堂开展直播14期。大石街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获评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大石街传统文化保育宣讲团被评为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培力项目优秀志愿队伍。“寻迹·传承·营造”大石街传统文化保育项目被评为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2023年,街道人大、政协依法行使职权,主动服务大局,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统战侨务、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有效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管武装、军民融合、双拥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工会、妇联、团工委、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各具成效,驻地单位和派出机构积极参与街道中心工作,为全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石街道办事处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