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机构专页 >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 番禺区人民政府市桥街道办事处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工作总结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3-01-13 17:09:2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市桥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凝心聚力办好三件大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为番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生机无限的华南枢纽、岭南水乡、湾区门户、高铁新城贡献市桥力量。2022年前三季度,市桥街地区生产总值135.11亿元,位列全区第7,增速放缓。全年税费总额10.37亿元,对比2021年的19.38亿元,降幅较大。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仍然为0:12:88,第三产业继续占据主要部分。现有各类市场主体36878户,总量位居全区第三。

  一是坚持以党建为纲,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机关中层干部、各村居书记纳入学习范围,重点围绕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及加强本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开展专题培训,做到学深悟透、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全年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2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党工委会议69次、办事处办公会议55次。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市桥街“三会一课”质量评价标准,建立逐级督查制度。精心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全街基层党组织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5场次,书记讲党课86场次;开展“线上+线下”党员教学培训90场次,累计培训38327人次。扎实做好支部规范化管理工作,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双同步”单独组建率和覆盖率为100%,全街现有非公党支部58个、党员988人。大力推进“支部建在物管委上和业委会上”,成立了物管委支部12个、业委会支部18个。新发展党员23人,完成率均达100%,全街现有在册正式党员6028人。持续推进“双微”行动,完成微项目15个、微心愿659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坚持抓早抓小,2022年街党工委班子成员约谈、提醒共229人次。强化党内监督,组织街道8名干部职工及71名村居干部开展“三述”活动,提升“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实效。严肃纠治“四风”问题,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全街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全流程常态化监督、“窗口腐败”、新增违法建设等问题专项监督,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新增党员、干部违纪立案12宗,结案6宗。完善“巡纪贯通”工作机制,做好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加大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配齐配强12个农村(社区)监察站站长,有效提升监督保障执行能力。

  二是坚持以发展为要,城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务服务精益求精。严格落实班子领导常态化挂点联系“四上”企业制度和季度经济预测、月度专项调度工作机制,多方位打通政企沟通渠道,深化“政银税企”互动。街班子领导共计走访企业296家次,妥善解决企业错峰用电、员工子女入学、企业总部迁移等问题87宗。街下属各单位及企业共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3810.55万元。全年举办经济分析研判会、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31场,持续落实好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盘活存量高质高效。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出台《市桥街贯彻落实番禺区对接<南沙方案>领导小组工作方案》。推动西坊大院创建“市井文化”和“夜经济”区级重点文创项目,完成3A景区申报,并成功入编《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云星村、黄编村串珠成链连片打造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沙圩一村、沙圩二村依托番禺广场地铁商圈辐射优势培育引进“专精特新”企业。黄编村优先发展特色美食街、文化演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元化夜间经济消费业态。推进丹山村工业园、云星村工业园等工业园升级改造。探索先锋社区BOT运营示范项目,创新开展“游玩打卡集五虎”“文创旅游赏年俗”“羊城欢乐购”等主题活动,全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消费潜力,等等,为经济振兴腾出发展空间。全街现有“四上”企业355家,比2021年增加29家。发展增量做优做强。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双跟踪、双督办”机制,友联广场、远天商业办公楼、云星大厦等多个经济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建设。白沙堡农贸市场、沙圩一村沙圩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厘清全街可供招商的33个商贸楼宇(约24万平方米)、5宗地块(11.56万平方米)情况,建成招商信息库。2022年,新引入仁和堂药业、爱尔眼科、蓝迪汽车等一批优质企业,进一步改善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8条城中村充分盘活利用物业、土地等资源,签订合同289宗,全年合同拟定交易底价4.2亿,最终竞投成交总价5.4亿元,高出底价1.14亿元,增幅26.59%,农村集体资产价值实现大幅度提升。

  三是坚持以宜居为重,人民城市建设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建设成效明显。东郊村及周边成片更新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北基大街安置区建设完成封顶,签约房屋457宗,签约率96.8%。先锋社区微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新增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4个。2019年以来解决群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24宗,加装总量位列全区第一,切实办好“关键小事、民生大事”。“房地一体”工作稳步推进,沙圩一村、沙圩二村、黄编村、云星村和丹山村完成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全覆盖权籍调查、数据库建库和入库工作。全街完成自建房排查10378栋,完成率133%。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交办案件办结率及问题整改率均达100%。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全年巡查各类场所9264家次,开具环保检查情况告知书381份,整治隐患378宗,市桥国控点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和扬尘管控工作持续改善。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本年度10类污染源摸查整治工作,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285个,完成率90.85%,超额完成任务,全街河涌水质明显改善。优化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开设定/误时投放点位359个,厨余垃圾收运线路6条,全街厨余垃圾日处理峰值达10吨/日。扎实开展环境秩序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建成区、街、村居三级林长体系,绘制“市桥街绿化管理一张图”,有力加强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规范辖区8条村集体管理,健全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程序,完成各村“党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发布工作,全年无“红牌”督办事项。投入44.6万元,做好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帮扶五华县转水镇打造提升青塘村文体中心、“丝苗米”品牌农业、光伏发电等项目。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黑石头镇观音岩村签订2份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拨付该村引导资金10万元。

  四是坚持以平安为基,基层治理效能稳步提升。疫情防控持续发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形成平时“1+13+15+1”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战时“1+10”靠前指挥架构,严格开展重点人员自主排查、重点场所日常巡查、“人、物、环境”同防等工作,有效应对疫情应急处置事件44起,未发生疫情外溢或负面舆情情况。全年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47次915万人次、常态化核酸检测1165万人次。核查涉疫人员信息855991条,核查率100%,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后疫情时期,迅速落实二十条措施、新十条要求,围绕风险区划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方面抓好防控措施转段工作。重点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街60岁及以上人群累计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31177人,接种率93.31%,位列全区第一,其中60-79岁及80岁以上第三针接种率分别为89.74%、58.51%,位居全区第二、第三名;18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加强针174446人,接种率86.61%。基层治理凝聚合力。构建市桥街“112355”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工作体系,受到《番禺区委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专项工作简报》、《番禺信息》等刊物登载推广。出台“1+4”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一周一暗访”“一周一调度”机制。全面健全基层组织架构和群众动员体系,建成城中村综合网格党群服务队25支和最小服务管理单元“1+3+N”党群服务小分队111支,梳理形成各村居基础数据“三张表”和治理实战“十张图”,整合形成《市桥街疫情防控全要素全流程复盘工作全书》,为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分析提供了“六底”支撑。加强网格精细管理,整合资源建立兼职单元网格员队伍,全年共核查城中村实有人口85929人,更新率100%;实有房屋15259栋,更新率100%;664栋规模以上出租屋已安装智能门禁系统,覆盖率90%;房屋编列标准门牌地址完成率100%。平安建设坚强有力。街班子领导带头落实领导包案、主动接访、带案下访制度,妥善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及省市区交办重点个案,全年受理信访案件311宗,办结300宗,办结率96.5%,街、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矛盾纠纷 217宗。升级完善“五口”高清视频监控系统,1805名六类重点人员管控到位,组建最小应急单元363个,持续充实“广州街坊”队伍,“市桥卫士”成员现有5077人,发起巡防、反诈、疫情防控、文明出行等各类活动2884场次,人气值68832,切实充分整合加强群防共治力量。钻汇广场最小应急单元被评为2022年区级最小应急单元示范点,厚基物业基盛万科、中州公馆最小应急单元被区获评镇街级优秀示范点单元。建立网格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和安全隐患“随手拍”机制,修订完成覆盖1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对纳入重点监管的262家企业、19处工地建档立册,实现安全隐患挂账整治、销号管理。强化消防安全服务保障,清理城中村消防通道12条,对131栋高层建筑落实消防隐患逐项消号清零,整改率100%,建设城中村和社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215处2455个。组建19支三防抢险救灾队伍及1支应急抢险分队,全年妥善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216宗。

  五是坚持以民生为本,城区功能品质显著提高。民生福祉普惠共享。推进“五社联动”一核多元社会治理模式,65个社区(村)社会组织链接企业58个、社会组织91个。建立“五结对”联动服务困难群众体系,慰问困难群众1041户次915人次,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20.4万元,为困难群众申请慈善医疗救助及临时生活救助29.06万元,发放区、街特困供养金101.6万元、低保金142万元。全街11个长者饭堂为802名老人提供配餐超2万份。202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募集善款103.38万元,全部用于乡村振兴、扶贫济困、扶老助弱,落实社会救助兜底。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推动文化德育全面升级,东兴小学获评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富都小学“美心班主任工作坊”获评广州市首届班主任示范工作坊。“研学后教”持续创新,深入探索“智慧学习卡”和粤教祥云3.0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打造“融·乐”轻负高质课堂。劳动教育初露锋芒,配合区打造“砺志铸魂”劳动品牌,市桥中心入选省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实验基地,5所学校被评为番禺区首批劳动特色学校,星海中学、东风中学的劳动案例及市桥中心小学的作品分别获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一等奖。历史文化焕发光彩。全力盘活市桥历史文化资源,编印涵盖古建筑、古墓葬遗址、近现代建筑等篇章的《市桥文物》画册,受到广州数字图书馆、区图书馆、区文物办收录。坚持以文化赋能城乡建设,成功推动西坊大院文化创意园成为番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活化民国时期旧民居成为中片康园工疗站。创新推动黄编村编写本土文化教材《奕世书香化育黄编》,丹山村打造以黎氏宗祠和苓川刘公祠、古建筑文化走廊为主的乡村游览线路;云星村亮化党建风采、珠坑醒狮、仁孝家风等文化品牌,积极打造具有禺山乡情的人文市桥。

  六是坚持以法治为基,政府治理效能稳步提升。政务服务更加协同高效。全街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37个,配备政务晓屋、24小时智慧政务自助区等各类政务终端47处,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优化审批事项服务效能,系统梳理下沉至镇街的107个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总时限从1401个工作日压缩至727个工作日,压缩比48.1%。推出“商事登记联办套餐”,绘制“市桥街政务服务地图”,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城市服务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满意率100%。严格落实重点事项闭环督办制度,坚持每周督办、每周通报,全年共落实督办事项819宗。深化落实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制度,接待群众3451人次、入户75282户次,入户率100%。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稳妥承接行政事权下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开展违法建设、燃气安全、户外广告整治等执法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设6万平方米。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实现“六有”建设目标,联络站“三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获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好评。人大市桥工委全年开展视察调研、检查监督等活动115场,提交整改报告5份、意见建议38条,收集意见建议106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建言监督作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加强对政协委员的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加强政府合同和重大信访案件的合法性审查,全年审查513份中修改合同文本337份,出具法律意见513 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累计发布政务信息近1000篇,各大媒体刊播工作报道2061条,办理人民网交办事项56宗,回复群众依申请公开事项10宗。统战武装工青妇进一步发展。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武装征兵、统战工青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为部队输送优秀青年20名,全街普通民兵3320人编入区基干民兵整组175人。悬挂退役军人、军烈属、残疾军人等家庭光荣牌54块,慰问现有红棉老兵202名。开展“青年大学习”16期,青年志愿服务累计时长56315.5小时,位列全区第一。顺利选举产生第三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全年调处妇女儿童维权信访案件23宗,全面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化解处置各类劳资矛盾2771宗,有效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