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机构专页 >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 番禺区人民政府沙湾街道办事处 > 其他 > 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情况

2021年沙湾街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情况

来源:番禺区人民政府沙湾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2-05-27 09:31:29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沙湾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大战大考,推动全街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持续彰显。

  一、基本情况

  全街行政区域面积3745公顷,划分为14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万人、外来人口6.99万人。

  二、综合

  全街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分产业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4亿元、54亿元和75.7亿元,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6.5%、21.3%和8.6%,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41.1:57.7。全年人均生产总值95485元,比上年增长19.7%。

  三、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街农业用地面积9778亩,其中耕地面积5624亩,水产养殖面积4154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746吨,增长12.7%;蔬菜产量6064吨,增长18.9%;粮食产量18吨,增长5.9%;水果产量142吨,增长1477.8%。

  全年继续强化落实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发展都市型农业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任务。开展2021年区级新农村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完善紫坭村、沙北村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紫坭村4个精品村项目以及紫善宝岛新乡村示范带项目建设,其中,精品村项目2021年完成约90%,乡村示范带项目进入制定工作方案和项目计划表阶段。沙湾西村获评广州市美丽乡村,沙湾北村被评为广州市唯一“粤菜师傅”名村,沙湾古镇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恒常开展美丽田园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全街田间看护房、工具棚以及畜禽养殖棚进行整治,全年拆除多间违法建构筑物,合计472平方米。

  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和村庄整治绿化提升工作,持续推进“三大片区”及连接三大片区主干道环境整治提升,验收并投入使用福涌村2个乡村公厕改造项目,新建口袋公园1个,高标准打造涌边涌示范碧道、紫坭河碧道3.9公里。

  四、工业

  工业生产运行逆境而上逐月回升,全街2751户工业单位,工业总产值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102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增长14.4%。

  招商暖企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引进华侨城钻创、鹏力通盛储能科技、紫气东来影视科技、敏昌建材、凯防贸易等重点客商投资落户。

  强化资源盘活利用,稳步推进28个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项目,其中已建待验收2个(沙东村白仙尾、新洲村宝凤制冷),涉及面积27991平方米;在建6个(沙东村西南片区青萝市场对面、沙西村协钢、沙坑第二工业区繁荣路2号、沙北俊南工业园、紫坭岭南青铜、古西金属结构厂),涉及面积68967平方米;已过业务会待建3个(沙西村裕兴和、古西港美厂、龙岐村极客谷),涉及总面积151700平方米,预计建成后可供招商面积约4.5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4.3亿元。2021年全街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总任务为50.273公顷,已整治提升改造面积52.11公顷,完成103.65%。同时,向区规资分局申请将辖内3块工业地块纳入工业产业区块(沙西村市良路两侧、紫坭村市良路两侧、沙南村金寺围工业区),总用地面积39.25公顷,调整后地块容积率可提升至3.0。

  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039家,其中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20家,包括注册资本超亿元的广州鲲鹏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五、能源及消耗

  重视节能环保和水资源管理,全社会用水量140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5%,其中生产用水274万立方米,增长13.7%,生活用水1135万立方米,增长0.2%。

  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工作,强化河长职责、成立巡河护河专班,落实河涌水质日常监测,加强河涌保洁,做好河涌水闸的排涝和调水补水工作。强力推进劣V类河涌整治,基本完成黄金二涌和菠萝涌进行综合治理,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全年抓好村级工业园区、农贸市场排水行为排查整治。全街村级工业园区整治任务为42个,已全部验收完毕。截至2021年12月,累计通过验收排水单元115个、776公顷,占辖区红线范围内需改造总面积的83%。

  落实三防责任,保障群众安全。今年汛期,全街响应区三防指挥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25次、暴雨橙色预警12次、台风白色预警3次、台风蓝色预警1次,并及时启动相关响应。完善建设应急抢险队伍与防汛装备物资,着力抓好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培训3次,培训人数达55人次;开展三防演练1场次,参加演练80多人次。

  六、贸易经济

  消费市场活力增强。全街5036户批发和零售贸易商户,全年商品销售总额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批发业销售额80.9亿元,零售业销售额48.9亿元,分别增长28.1%和8.8%。1307户住宿和餐饮商户,全年营业额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瑰宝特色小镇培育持续深化,完成特色小镇规划调整和建设方案修编完成,福涌旧改城市更新有序实施,谢瑞麟珠宝生产制造研发中心、番禺珠宝文化展览馆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时代钻汇方洲创意园获评“新锐产业园”,广钻中心牵头争取广东省钻石进出口一般贸易通关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保税仓建设落地取得重大进展。

  七、旅游

  2021年,全街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经济发展,有效应对疫情等多重考验,推动景区文化旅游得到较好恢复。今年第一、二季度收入、客流量表现较好,而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缩减较大,至中秋国庆假期后逐渐回暖。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3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1%,旅游总收入5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6.7%。

  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大型砖雕艺术影壁《古韵薪火·盛世腾芳》等旅游项目建成揭幕,首部广东音乐题材长篇小说《赛龙夺锦》及《坊间青萝——沙湾民间传说故事》正式发行。紫坭村、沙湾北村分别获评广东省第二、第三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紫泥堂文化旅游产业风投小镇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拓展“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非遗”,2021年先后开展岭南春节系统传统文化活动、2021沙湾鱼灯文化节系统活动、2021岭南中式婚俗文化月活动、2021畅游美食古镇·寻味传统沙湾等特色旅游活动,探索开展《沙湾古镇美食护照》打卡、沙湾古镇IP互动抽礼品等活动,刺激门票收入,带动景区商家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八、固定资产投资

  受全球疫情投资放缓以及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影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亿元,比上年下降58.1%,其中街在地项目投资总额4.5亿元,增长79.5%;区在地项目投资总额3.5亿,下降78.8%。

  全年沙湾街共有9个番禺区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54.55亿元。其中,3个正式项目总投资17.66亿元,包括沙湾珠宝时尚创展汇一期工程、广州市莲香楼食品工业园建设工程项目、沙湾北村幼儿园建设项目。6个预备项目总投资36.89亿元,包括沙湾瑰宝小镇-福涌村旧村改造项目、谢瑞麟珠宝生产制造研发中心、迈德乐(广州)糖果有限公司新增第三条生产线项目、沙湾北村金寺围住宅小区项目、金沙丽水花园M2住宅楼项目、沙湾街沙坑村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

  认真推进街重点工程,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建设提质增速。完成《沙湾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四条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期成果,认真开展中央传统村落沙湾古镇古村落修缮保护。科学有序实施福涌村旧村改造、沙湾古镇微改造以及沙坑工业园区更新改造等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龙古路查缺补漏工程、青萝路延长段接景观大道工程,基本完成龙岐工业区牛栏岗北侧边坡等6个地质灾害整治工程。认真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共完成20532宗权属调查和测绘。

  九、财税和金融

  财政收入有所减少。全年财政总收入3.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减少1亿元。

  税收总额基本持平。全年税收总额10.4亿元,比上年增长0.1%,增加153万元。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略有减少。全街10个金融机构网点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1亿元,比年初下降1.8%,减少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88亿元,比年初增长2.3%,增加2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巩固科普示范镇创建成果。部门联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全面升级4GOA办公系统,刷新快捷高效的办公模式。开展青少年文艺、科普学习和主题活动项目,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科研项目和高校人才,全街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全年专利授权数量1111件,比上年下降8.4%,减少102件。

  全街大专院校1所,在校学生14070人,增加463人;高中学校1所,在校学生2713人,减少105人;普通中小学校15所,在校学生14065人,增加206人;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6665人,增加410人。

  全面提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两手抓实“硬实力”和“软实力”。2021年总投入7000多万元高标准重建象骏中学校舍;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龙岐螺阳小学体育馆、福涌小学体育馆、中心小学微改造以及古东村幼儿园扩建等工程,同时,我街除满足地段户籍生源学位需求外,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提供积分入读优质学位426个。

  厚积薄发,沙湾教育硕果累累。教育指导中心党委精心制作的《延续古镇文脉,传承淳贤流风》获番禺区委组织部颁发的党课评比活动二等奖。象达中学、象骏中学、中心小学、实验小学、京兆小学、西村育才小学、兴贤小学、龙岐螺阳小学、福涌小学、红基学校、德贤小学等1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荟贤小学顺利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评估。梁月群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蒋鼎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指导中心、中心小学、荟贤小学、象骏中学等党支部被评为“番禺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中心幼儿园等9所幼儿园被评为“番禺区好园所”。2020学年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绩效评比中,全街公办学校获奖共11所占比为92%,获奖率名列各镇街之首,象达中学和中心小学双双斩获一等奖(一等奖全区仅5所中学和8所小学)。其中,沙湾象达中学首次喜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连续第二年获得一等奖第二名。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区级或以上奖励200多人次;教师论文在区级或以上发表或获奖近100篇。

  十一、文化和卫生

  按照党和国家有关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指引方向,在疫情防控内有效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村(居)文化建设,推动公益惠民活动、文化专项活动(节庆大型活动、文联活动)等各项文化体育事业发展。2021年全年共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64场次,参与人数3.2万余人次。举办2021元旦系列活动、“2021金牛纳福”春节系列文化活动、2021中秋国庆“沙湾鱼灯”文化节系列活动、2021年长篇小说《赛龙夺锦》及其长篇音乐小说系列宣传活动等。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沙湾文体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沙湾街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举办沙湾街红色故事演讲大赛、红色歌唱比赛,群众反响热烈。开展公益惠民活动,如组织文联乐社定期举行广东音乐展演,青少年文艺、科普学习和主题活动项目,开设公益培训班,如狮舞(广东醒狮)非遗公益培训班、“蒲公英行动”外来工和困难子女免费少儿油画班等。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配合广州市文化馆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情况专项调研工作。完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条村应急广播系统安装工作。今年沙湾图书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可控地对外开放,2021年全年进馆人数约57041人次,外借总册次181840册次,图书馆举办活动33场次,惠及人数达10108人次。广州图书馆沙湾分馆每月开展各类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举行周末儿童绘本故事课、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沙湾街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番禺区文化馆沙湾分馆)荣获广州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广东省“两中心融合”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文化遗产、文旅特色等项目的申报,成功申报番禺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广东音乐:张锦威);番禺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广式土鲮鱼烹饪技艺、蜜醋黑豆制作技艺)。协助沙湾北村参加省、市“粤菜师傅名村”申报,开展广州文旅特色品牌推广专项资金项目(公共文化空间、红色文化宣传推广项目)的申报;成功申报沙湾街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 沙湾飘色)。开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沙湾北村)、广东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优秀案例(紫坭村)的推荐申报工作。创作爱国爱家的广东音乐作品《古乡》、创作歌曲MTV《姜埋奶》和录制音乐小说《赛龙夺锦》。

  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开展相关文旅工作。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牵头有关部门、产业园、景区开展文化旅游工作,跟进沙湾文化旅游宣传片摄制、沙湾全域旅游导览手册编印和“两中心融合”沙湾旅游信息咨询工作。2021年1月,紫坭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紫泥堂成功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协助紫泥堂文化创意园景区进行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组织非遗项目沙湾何氏广东音乐和沙湾飘色参加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进行非遗文化展示与交流。牵头开展展馆建设、布展和文化内容整理策划工作,顺利完成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及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红色文化展馆的建设。组建红色文化志愿宣讲队,招募红色讲解员志愿者队伍20余人,组织培养宣讲人才、编写导览词、实地开展讲解培训,共接待红色党员学习团体29个,接待党员群众3000多人次。

  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党建质量,提升基础基层保障。制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2021年实施方案,建立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治理效能等7方面27项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动员部署,加强指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落实近550万元党建经费,用于阵地建设、党员培训、党群服务、党内帮扶等工作。用好管好党建阵地,建成爱心驿站和微心愿连锁店42个。

  多形式、全覆盖组织基层党员和流动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四史”“三书”指定书目,共开展集中学习8次,观看红色电影4次,发放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2600多本。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双微”行动,建立20个重点民生项目,现已全部完成;发动党组织和党员认领并实现“民生微项目”“群众微心愿”272个。其中,街妇联组织单亲困难母亲体检获得番禺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十大优秀“微心愿”优秀案例。

  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十个一百”主题活动。向211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279名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4人获得区“优秀共产党员”、4人获得区“优秀党务工作者”、5个党组织获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80人获得街优秀共产党员、40人获得街优秀党务工作者、15个党组织获得街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制定党校培训计划,运用街党校及分教点开展专题培训19次;组织线上学习精品党课、电教片等累计5.2万多人次。全街基层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1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94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遴选考试,全年发展党员36人,转正党员31人。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为核心,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大力推进“i志愿”系统,全面实现志愿服务生活网格化。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推动沙湾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志愿之城”建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困难群众探访慰问、治水巡河、文明交通指引、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活动19场次,参与志愿者751人次,服务时数4506小时。

  充分发挥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职能,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整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改造服务环境,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2021年1-11月,门诊接诊48612人次,同期增加16.5%。门诊总处方62477单,其中,中医处方27402单,开展多元化理疗门诊,门诊理疗11049人次,同期增加102.2%。

  继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5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截至2021年11月30日,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人数30331人次,全人群签约率30.19%,重点人群签约率65.72%,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自愿签约率100%。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全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1418人,建档率为91%,档案利用率81.63%;老年人健康管理共6667人,接受健康管理4874人,健康管理率51.33%;慢病高血压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为123.17%,规范管理率68.70%,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104.99%,规范管理59.21%;妇女保健建册97.3%,开展孕妇产前随访16793人次,产后访视率94.6%;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9.52%,其中0-3岁常住儿童系统管理率95.01%,新生儿访视率98.30%。全年累计开展健康讲座27场共3214人参加,义诊15场共1521人参与,派发宣传资料104种共63369份。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垃圾分类投放点,对91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全面提升工作。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铺宣传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强化小区垃圾分类站极督导水平,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达标创建,全街26个小区均已全部通过达标小区评审。全面建成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辖内机团单位、物业小区、村、农贸市场、经营区域等300多个单位的厨余垃圾专收、专运、专处理工作,实现厨余垃圾不出街,日处理量约18吨。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2021年末全街户籍人口6.8万人,比年初增加1457人;当年出生691人,出生率为10.11‰,下降1.4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81‰,下降1.58个千分点。

  不断优化生育服务管理措施,提高人口监测能力,促进三孩政策的实施。2021年1-11月,全街共办理生育登记845例,其中一孩生育登记369例,二孩生育登记378例,三孩生育登记48例,再生育审批50例,办理生育津贴申请517例,生育费用零星报销96例。同时,加强人口监测统计动态调查工作,每月不定时动态更新人口互联互通数据平台,完成2021年上级对我街动态考核工作。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结算中心有序运转,交易中心平稳运行。全年我街共组织46次竞投招租会,签订合同207宗,合同总金额约1.93亿元,增收率21.67%,较去年提高31.3%。其中,通过区级交易中心进行招租的项目共8宗,合同总金额约1.02亿元。

  加强村级财务监管,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辖下14条村就2020年度经济业务进行了审计,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辖区内14条村展开了2020年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并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

  优化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沙湾街系统登记来穗人员64,571人、出租屋13,912栋、出租房64,945套,有效居住证18,123个,处理人员信息27万条次,巡查出租房56.3万套次,受托代征出租屋综合税1174.6万,办理出租屋保险6,153宗、出租屋租赁备案1,394宗、住所场地使用证明976宗,建立出租屋档案1,470份,处理来穗人员积分申请预审854宗、积分入户申请预审210宗、积分入学申请预审993宗。

  加强出租屋综合治理,落实“城中村”整治、“出租屋安全综合治理百日攻坚”,排查“高进低出”、“长租短付”租赁行为,违法建筑、在建工地、精神障碍患者等等隐含不稳定因素。全年累计开展专项行动132次,排查安全隐患19,063处,现场督促整改9,758处。

  深化“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沙湾北村、金沙湾社区为“五社联动”先行示范点,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委员会。全年共协商公共事务14宗,开展社区活动10场次、2280人次受益,利用各村居社区基金帮扶救济困难群众22人,调动“五方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7支、组建社会组织13支。

  强化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集中治理重复信访等专项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营造良好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全年共处置化解矛盾纠纷51宗,接待来访90批96人次,受理63件,不受理27件,已办结47件,未办结2件(未到期),到期办结率100%。     

  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市容“六乱”整治,提升市容环境管治水平。全年共查处整改“六乱”行为4075宗,依法作出行政处罚52宗,罚款金额28350万元。切实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禁止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建筑材料废弃物露天焚烧,年内共制止露天焚烧违法行为39宗。坚持减存量、控新增,开展违法户外广告和招牌整治,共清拆户外广告招牌45块,面积893.3平方米。保障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市容环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容环境秩序执法精细化提升行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全区工作,以市容黑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创建“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

  继续深化“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宣传活动6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设置宣传版面12块,条幅标语3条。坚持定期到中小学校周边进行巡查,组织联合检查行动,检查学校周边经营单位80多家次,有效净化我街中小学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环境。严厉打击网络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切实做好网上网下出版物及网络有害信息的监管工作。2021年沙湾街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排查3次,联合执法6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印刷企业、报刊、音像零售单位80多家次,未发现有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印制等情况。

  加大力度开展“五类车”整治。加强部门联动,调整执法模式,联合公安、交警采取动静态执法相结合的模式,切实加强“五类车”整治力度,全年查扣“五类车”4118辆。

  建立和完善街城市运行综合指挥中心,加强综合调度和协调处置,完善数字化管理工作系统,全年承办12345热线归档工单事项共3402宗,按时办结率为100%,其中投诉举报类案件2563件,占比75.34%;求助类案件558件,占比16.40%;咨询类案件137件,占比4.02%;意见建议类案件125件,占比3.67%,有效评价工单事项为893宗,不满意工单事项数为121宗,满意率为86.45%。

  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善镇街、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贴心称心就业服务社区(村)的创建工作,强化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年举办线上招聘会一场,“零距离”就业现场招聘会两场,搭建企业和求职者的沟通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企业、进社区活动12场,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021年全年共办理就业创业证1106个,就业困难人员认定363人次,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1214次,安置失业人员1021人,失业人员安置率达80%。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紧贴市场需求并积极配合推进“南粤家政”工程,举办了广式点心、小儿推拿保健指导、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家庭保洁、育婴师等技能培训班,提升辖内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2021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城乡劳动力541人,其中紧缺工种379人,创业培训10人。同时,积极发动辖内城乡劳动力参加区职业技能竞赛,共组织了19名高技能人才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加竞赛项目4个(妇婴护理5人,广式点心师6人,宝石检验员5人,互联网直播营销2人),其中互联网直播营销获第二名1人,宝石检验员获第三、五、六名次各1人。

  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展残疾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我街现有1795名持证残疾人,其中视力残疾97人、听力残疾533人、言语残疾8人、肢体残疾678人、智力残疾128人、精神残疾234人、多重残疾117人。加强落实残疾人的慰问及帮扶工作:全年发放节日慰问金1999人次,发放慰问金共397400元;申请残疾人专用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1人次,金额合共2460元;申请广州市扶残助学生活补助、申请“南粤扶残助学工程”等共69人次,金额合共91000元;申请残疾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残疾人养老保险缴费资助共325人次;申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医疗1025人次,医疗保险参保缴费零报286人次,门特门慢、住院零报32人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