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古邑番禺,人杰地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番禺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这里有著名的广东音乐、风格独特的鳌鱼舞、飘色、乞巧等,其中沙湾(飘色、广东音乐)、大龙沙涌(鳌鱼舞)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社图司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沙坑村、化龙、钟村、石楼、南村先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飘色文化之乡”、“中国龙狮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岭南文化艺术之乡”。番禺民间艺术丰富多样、精品纷呈,近年通过挖掘传承和创新,更在全国性的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五个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一)广东音乐和粤曲私伙局。粤剧、广东音乐与岭南画派被称为“岭南三秀”。广东音乐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番禺沙湾正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200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沙湾镇“中国民间艺术(广东音乐)之乡”的称号。著名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不朽篇章就诞生在这里,出自土生土长的“何氏三杰”之手。这里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三稔厅、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重要的广东音乐遗址。而活跃在沙湾等地的“私伙局”活动更体现了广东音乐文化的传承2013年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就在番禺举行,来自全省50多支高水平的队伍同台斗艳。据不完全统计,番禺现有“私伙局”50多家,拥有“发烧友”数千之众,“私伙局”已成了番禺一道岭南传统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二)岭南画派。番禺南村员岗村人高剑父、高奇峰,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潜心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将中、西、东洋画法融为一体,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风格独特,与同为番禺人的陈树人先生成为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岭南画派是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派系之一,与京津派、海派鼎足而立。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曾师从“二居”(居巢、居廉),主张“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吸取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自成一格。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赵少昂即为番禺人。近年来,岭南画派传人杨之光、陈永锵先后在番禺建立美术学校和艺术工作室,大力推动岭南画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飘色。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自唐、宋戏曲说书流行以后,民间便逐渐创造了另一种艺术形式——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戏曲、说书中的人物游行,俗称“赛色”,或称“彩色”。以后发展为在马上装扮人物的称“马色”,在水上装扮人物的称“水色”,在台面上装扮凌空而起的人物的则称为“飘色”。番禺飘色活动主要有沙湾、南村员岗、化龙潭山等地,员岗飘色从江西传入,沙湾飘色学自员岗,潭山飘色则从福建莆田传入。其中,沙湾、员岗等飘色是日色,紫坭的却是夜色,与佛山秋色一样在晚间游行。在每年春夜游行,所以叫“春色”。大石“夜色”当年颇有名气,“马色”则流行于新造、南村、化龙、石楼、沙头一带,各乡“神诞”出会均有马色助庆。番禺沙湾、南村和化龙谭山村三地的飘色更分别三次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四)民间龙狮凤舞、鳌鱼舞。番禺民间喜庆活动舞龙狮相当普遍,遇有农历新年和重要的乡会巡游(如钟村康公出会、沙湾三月三北帝诞、迎神赛会、市桥十乡会等)的日子,更是各方乡村的龙狮、凤舞、鳌鱼舞交替出场,各施展绝活,争奇斗艳,异彩纷呈。钟村是“中国龙狮文化之乡”,近年曾分别代表广东民间艺术上人民大会堂和法国参加欢乐节演出,饮誉中外。沙湾沙坑醒狮更已发展成番禺旅游文化产业之一,常年在南粤苑等接待各方游客。市桥珠坑醒狮也很突出,多次参加省港澳举行的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市桥三堂凤舞是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大龙沙涌“鳌鱼舞”是一带村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它源远流长,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新奇独特的舞步和韵律是别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华。

 (五)端午习俗和赛龙舟。番禺是水乡,河网众多,端午龙舟在番禺民间经久不衰,在番禺每年端午节期间各地均有组织赛龙、拜祭和走亲访友活动,并约俗形成三大龙船会,每年各乡按约定从农历五月初一起,轮流聚集比赛,吃“龙船饭”场面热闹。“龙船饭”更是非常淳朴慷慨的民风体现。在当地,一般在轮到本村龙舟景当日,家家户户大排筵席,广邀亲朋好友到家里吃喝,以多朋友到场为荣。另外,最为独特和吸引人还有相传为母龙产子广施福佑传说的,番禺大龙新桥村的“散龙膥”活动;以及起源于北宋,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化龙沙亭龙船乸崇拜。洛浦沙溪是亚洲最大的传统龙船制作基地。石楼是“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建有“中国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并举办了首届“中国龙舟文化节”。番禺还定期举办“莲花杯”和“禺山杯”龙舟赛,至今已举办了14届。

 (六)乞巧。乞巧源于久远的“拜七夕”(农历七月七)传说,经演化“摆七夕”,又称“七夕贡案”。传统农村妇女用手工制作的人偶塑像,配以精巧细致的服饰,内容以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主题鲜明、组成多组传统民间故事,如穆桂英挂帅、六国大封相、鹊桥会等。工艺精巧绝伦,造型惟妙惟肖、形神俱备、栩栩如,更充分体现作者善良、心灵手巧的一面,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每逢七夕前后,在番禺石碁镇凌边村和化龙镇谭山村一带有很浓郁的传统。2011年化龙镇谭山村更凭一组“七月七日长生殿”题材的大型乞巧贡案,勇夺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让这一番禺传统民间艺术大放异彩。

 (七)砖雕和灰塑。番禺历有2000多座具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现存较为完整的还有368间,遍布于城乡村落,其中沙湾留耕堂、南村光大堂和石楼善世堂更是闻名中外。番禺祠堂建筑上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和彩绘画等广泛采用,别具岭南特色,因此存世有很多集岭南建筑装饰大成的艺术精品。近年经番禺年轻的工艺大师何世良等的研究发掘,番禺砖雕更出类拔萃,建筑于宝墨园的大型砖雕《吐艳和鸣壁》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评为世界之最。灰塑在番禺也有很深的民间基础,近年经发掘和创新,已成为进入家庭厅堂的艺术装饰。

 (八)广彩和广绣。广彩是广府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广州一直是历史上通商口岸,广彩更以远销西方为主,受外销导向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颜料可达十几种,彩绘色彩丰富艳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番禺广彩一直作为现代艺术收藏的首选。广绣在番禺历史悠久,番禺新造是广绣的发祥地之一,主要包括如今番禺新造(包括大学城小谷围)、南村一带。广绣曾名扬一时,在明代中后期已扬名海外,产品大量出口,到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当时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单广州一地就有技艺精湛的“花佬”(指男绣工,与其他绣种不同,广绣师傅历史上大多为男性)3000多人,而这其中有不少广绣名家都是从番禺新造、南村一带走进广州城的。现在新造南村一带坊间仍有不少传人。广绣著名的有一级工艺大师陈少芳等。

(2024-04-03)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