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番禺红色文化,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番禺区纪委监委自2019年9月开设本主题栏目,多角度多形式全面展现英雄番禺的初心传承和使命担当,不断厚植番禺红色文化底蕴,发扬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和奋发有为精神,凝聚全区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美丽新番禺建设。
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含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烈士墓)位于南村镇里仁洞村植地庄外的挞沙岗上。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前有石阶、平台,建在平台上,底座5层,逐层向上收,五层建有186×186×247(cm)方柱型碑座,正面刻有碑文及烈士名录。方柱形碑座上是纪念碑主体,碑的正面为郑少康题的“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十二字;左面为林锵云题的“与当地人民结合起来的保卫禺南英勇战斗的抗日烈士们永垂不朽”二十八字;右面为郭信民题的“革命精神永世长存”八字;背面为黎春华题的“为国为民而英勇斗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十七字。原碑立于1956年10月13日,是番禺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1944年7月26日在植地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卫国尧等48位烈士。现在的纪念碑为1992年重建。
植地庄战斗烈士墓位于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内,与纪念碑同为一组建筑。它是1956年10月13日番禺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944年7月26日抗击日本侵华军而牺牲的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大队长卫国尧及战士48人修建的墓。墓为水泥建筑,坐北向南,墓边长15米,宽4米,两侧有排水渠,墓园为方形,每边5米。正中有墓碑一座,刻有“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字样。
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是在抗日战斗纪念碑和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墓基础上修建的。纪念公园一期工程在纪念碑后面建特色骨灰墙,在纪念碑前石阶两侧加建浮雕。
1944年7月,广游二支队为了发展抗日斗争的大好形势,配合中山、顺德兄弟部队的战斗,决定组织袭击市桥。大队领导一方面部署对市桥的侦察,一方面调动在禺南东线活动的队伍250多人集结到市桥以北的乡村。7月24日晚,部队经过战斗动员,向市桥方面开进。适逢刮台风,下大雨,市桥以北的主要道路被水淹没,无法通行。部队撤到植地庄隐蔽。植地庄位于市桥西北7公里,与里仁洞毗邻,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庄的西面是葫芦岗、长岗,往南是挞沙岗,东面是白虎岗、燕子岗,后面是松岗。山岗上长满树木和野生植物,庄的四周是茂密的竹林,形成一道藩篱,便于部队隐蔽。正当部队撤到植地庄隐蔽,待机再出击的时候,不料被汉奸特务侦悉。
7月26日拂晓,驻广州市郊石榴岗日军500多人奔袭包围植地庄。大队领导马上组织分头突围。郑少康、卫国尧、黄平、李海等同志分别带领部队转移;卫国尧同志带领的队伍向西南方突围,他们边打边撤;中队长何达生带领曾九等共8人,在植地庄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利用地形地物,灵活地组织火力,巧妙地与敌周旋,掩护部队突围。先后打退了日军的多次疯狂进攻,有效地杀伤敌人,保卫了村庄。
植地庄战斗共击毙击伤日军70多人,其中指挥官4名。战斗中,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牺牲了大队长卫国尧等48人,伤20多人。烈士们用鲜血在植地庄写下了禺南地区抗日战争光辉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番禺人民政府在植地庄挞沙岗上建起了纪念碑和烈士墓,供人们瞻仰。2004年11月23日被番禺区委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3年8月,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1日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纪念公园,经重修后外观完整,结构稳定,现对外开放参观。
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