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番禺红色文化,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番禺区纪委监委自2019年9月开设本主题栏目,多角度多形式全面展现英雄番禺的初心传承和使命担当,不断厚植番禺红色文化底蕴,发扬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和奋发有为精神,凝聚全区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美丽新番禺建设。
俊杰抗日同志社是抗日战争时期番禺、顺德、南海等地群众抗日武装组织,于1939年5月间在大石乡留春园成立。留春园原址在大石千子坊口,是何福海、何福裕的产业。园内面积颇大,有房屋数座,还广植果木。俊杰抗日同志社以此为社址,经常在此集结,武装反抗敌伪。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1939年春,广游二支队司令吴勤等号召南(海)番(禺)顺(德)花(县)三(水)等地武装,包括地方实力派,凡是愿意抗日守土保乡的都要组织起来,团结抗战,成立一个广泛的抗日群众组织,并按“识时务者为俊杰”之义,取名为“俊杰抗日同志社”(简称“俊杰社”)。5月,俊杰社在禺南大石乡正式成立,吴勤兼任社长,林俊兴、何文灿任副社长,委员有何福海、戴启棠、黄成、李公侠,何福海兼任秘书。俊杰社按乡村成立分社,分社设正副社长。总社设在大石乡留春园。俊杰社的社员多数是农民,其中不少是大革命时期的农会会员,少数是地方实力派成员。
为了加强党对俊杰社的领导,1939年6月间,吴勤和刘向东一起先后会见了俊杰社的各负责人,互相勉励,共同努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直属队党支部又派出共产党员黄柳言到丹山、大罗塘、小罗塘、东沙、马庄、植地庄等乡村,重点加强对俊杰社各分社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不久,党组织又派出中共党员严尚民、徐云、李冲等先后到大石,代表吴勤社长常驻俊杰社总社,直接领导俊杰社,还派陈侠光、张日清在禺南九乡十三庄一带,与黄柳言一起开展工作;派出共产党员黄友涯到广州近郊崇文、南海县十三围和广三铁路沿线工作。他们一方面对俊杰社各分社调查研究,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一方面以俊杰社的名义作掩护,在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动员青年参军,吸收先进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党支部。同时,通过重新登记的办法,对各分社进行组织整顿,把极少数劣迹昭著的土匪筛除,纯洁俊杰社组织。在他们的努力下,几个月时间,俊杰社就在禺南、南海、顺德、三水、花县、广州近郊先后成立了50多个分社,有数千名社员。在南海县平洲设立南(海)三(水)花(县)指挥部,在各地设立秘密交通联络站。
俊杰社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半武装群众组织,有上千人的武装队伍。1939年夏,俊杰社在大石乡召开了一次社员大会,各分社前来参加大会的有1000多人,携带有轻、重机枪近百挺,长、短枪数百支,声势浩大,盛况空前。俊杰社与广游二支队互相配合,积极展开对敌武装斗争。
党组织通过俊杰社宣传群众,组织群众。1940年4月,党组织出版发行《抗战旬刊》,也通过俊杰社在各地的秘密交通联络站分发到各地。各分社利用《抗战旬刊》对群众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支持广游二支队的对敌斗争。
1940年4至5月间,林锵云与刘向东联系,并得到俊杰社何福海的大力支持,把顺德游击队转移到大石,以俊杰社基干队的名义驻守在总社留春园。顺德游击队在大石一边进行整训,一边同俊杰社的社员并肩进行对敌斗争。
解放初,留春园分给多户群众,面貌已变。20世纪80年代,中共番禺县委、大石镇委决定易地于大石镇石北大道工业路54号重建留春园,于1991年落成。

(易地重建的留春园正门)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0073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