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祖成此宅相。”舒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厉之行。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yuàn)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累迁后将军锺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也。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毓谢而叹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征拜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太康初,拜右仆射,寻为左仆射,领吏部,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代山涛为司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qiān)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辟之,而竟无患,议者以此称其达命。以年老,每称疾逊位,不许。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帝手诏敦勉,而舒执意弥固,乃听以剧阳子就第。舒为事必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司空卫瓘与舒书曰:“每与足下共论此事,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在后矣。”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人不必才姿博学。如魏公质朴而器量沉宏,在位能断大事,逊位勇于贲育,不止以散财无贮见廉。
译文: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魏舒年少丧父,被外祖家宁氏所收养。宁家修建宅第,相宅的人说:“要出显贵的外孙。”外祖母因为这位魏氏外孙幼小而聪慧,猜想会应在他身上。魏舒说:“我要为外祖成就这座宅第的富贵之相。”魏舒风姿秀美身形伟岸,每次可饮酒一石多,而为人迟钝质朴,不被乡亲们看重,不修持常人所重的节操,也不刻意表现出高洁清厉的行为。他经常想的是容纳别人的长处,始终不揭露别人的短处。 魏舒四十多岁时,郡里上计掾察举孝廉。宗族人认为魏舒学业无成,劝他不要应举,可以获得不应察举的高名。魏舒说:“如果测试不通过,责任在我本人,怎可凭空剽窃不就的高名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自学一百天,研习一种经书,因而在对策中中第,被授予渑池长官职,又升迁为浚仪令,入朝担任尚书郎,一直做到后将军锤毓的长史。锺毓经常与部属一起射箭,魏舒为他们记录靶数。后来遇到比赛人数不足的情况,锺毓就让魏舒凑数,锺毓最初并不知道他擅长射箭。魏舒闲雅舒徐,每发必中,在场的人都非常吃惊。锺毓向他道歉,叹息说:“我没能让您尽展才华,就像这场射箭比赛啊。”魏舒转任相国参军,受封剧阳子爵位。公府朝廷的小事不曾见他论断是非,至于有关天下兴废的大事,众人不能做出决断的,魏舒慢条斯理地为其筹划,很多时候高出众人议论之上。晋文帝非常器重他,每次朝会解散,目送他离开,说:“魏舒仪表堂堂,堪称众人的领袖。”魏舒升任宜阳、荥阳两郡太守,很有声望。后来魏舒又被征召担任散骑常侍,出任冀州刺史。他在冀州三年,以简政惠民著称,又入朝任侍中。晋武帝因为魏舒清廉朴素,特别赐绢一百匹,升迁他为尚书。太康初年,魏舒被任命为右仆射,不久为左仆射,兼任吏部,加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代替山涛任司徒,德高望重。魏舒把俸禄赏赐都散发给宗族,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陈留的周震多次为各府所征辟,每次辟书一下,征辟周震的人就去世,时人都把周震叫做“杀公掾”,无人敢征召他。魏舒于是就征召周震,而最终也没有祸患,议论的人因此称赞魏舒知命。因为年老,魏舒多次称病让位,朝廷不许。后来趁正月初一朝会结束的时候,魏舒回到府第,上表送还印绶。皇帝亲自书写诏书劝勉,而魏舒退意更为坚决,于是就听任他以剧阳子爵位归家。魏舒做事必定先做后说,让位之时,没有人事先知道。司空卫瓘给魏舒写信说:“我经常和足下一起讨论引退的事,却一直没有结果,我可以说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了。”太熙元年魏舒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为康。 人不必非得博学多才。比如魏公,质朴而器量沉郁宏大,在位能决断大事,退位的决心比孟贲、夏育还果敢,不仅仅以分散财物和没有积蓄表现清廉。 (来源:文字摘自黄汝亨编著、张仲裁译注《廉吏传》中华书局 2020年6月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