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山清风
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禺山清风 > 新闻频道 > 廉政时评

正文信息

勿让“退二线”变成“离线”
发表时间:2018-03-02 02:12:00信息来源:廉洁广州导报T浏览字号:

近日,《半月谈》发表的一篇题为《实职改虚职,二线变离线——基层“退二线”干部成从严治党盲区》的文章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因身体、年龄、岗位调整等原因,实职改虚职“退居二线”。但是部分“退二线”的基层领导干部长期处于离线状态:有的严重脱岗,有的擅自出国旅游,还有的“带薪居家养老”。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记者了解到,“退二线”干部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西部许多县直机关的科级领导干部队伍中,“退二线”的干部大约占总数的30%,有的县比例甚至更高。这一群体的思想和作为,将影响整个干部群体的作风。

文章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网友纷纷留言:“闲的闲死,忙的忙死!”网友建议,进一步完善人事薪酬等制度,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不少“退二线”干部年纪并不大,也不是能力有问题,为什么一“退二线”就开始脱岗混日子,为什么这样不合理的现象会长期存在?

退居“二线”是中国式的制度安排,为了给年轻干部提供上升空间,老同志退居“二线”,虽然没有实权职务但享受相应的待遇。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难分析出有的干部“退二线”变“离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管不了,不少干部“退二线”之前,都是单位的领导,有的还是一把手,现任领导多是他当年的下属,新领导怎么给老领导安排具体工作呢?让他们做什么合适呢?思前想后,还是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说句大实话,万一老领导工作积极性太高,跟现任领导意见相左,反而不利于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对于有的“退二线”干部来讲,存在着“放下担子就混日子”的不良心态,觉得自己当年劳苦功高,现在退居“二线”就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了。

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只是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不用挑更重的担子了,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可是,退居“二线”不意味着就可以有特权,就可以不遵守工作纪律,不履行工作职责。这样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长期离线、混日子、不作为又将严重影响干部形象,损害干群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退二线”变“离线”现象,绝对不能姑息,一定要加强监管,根除这种损害基层政治生态的不良现象。

怎么管?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要让“退二线”的干部意识到,虽然退居“二线”,但仍要始终以“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要在岗一天,就应该要尽职履责,干好每一天的工作。岗位变了,但责任没有变。要大力扫除没有担当、只想混日子的歪风邪气。二是要严格日常管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二线”不是“离线”,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对于“退二线”的干部也要明确工作职责,保证他们按时到岗,尽职履责。三是要从制度上妥善解决好“退二线”同志的“再就业”问题,有的老同志不是不想干,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而不仅仅是原单位选择工作岗位,鼓励“退二线”的干部也能积极有为。(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