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相关工作。成立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产业人才服务专项小组,专项小组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区发改局、区科工商信局等部门及各镇(街)配合,统筹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领域专项工作。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推动制定《番禺区建设广州大学城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施方案》,出台11条政策措施扶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2018年番禺区为区内杰出人才发放补贴近1.4亿元,其中支持港澳台及海归人才29人次,共2747万元。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区政府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了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国家IC产业化基地、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等三大产业园区,进驻企业达541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31家,年产值近30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7家,各高校建有各类创新创业空间3万多平方米,进驻团队300多个,孵化项目500余项,助力广州大学城成为引领研发升级的重要引擎,为三地青年提供先进、完善的创新创业空间。目前,全区共有广州大学城英诺众创空间、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7个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示范点。
二是积极加强金融领域人才帮扶。根据区印发实施《番禺区促进万博基金小镇建设扶持方法》,对获评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按照“市里面给多少奖励,我们就给多少”实施奖励,具体标准为:对获评为金融领军人才的补贴50万元,对新引进的金融领军人才给予安家补贴100万元或按《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修订)》(穗金融[2016]47号)给予1:1安家补贴;对获评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补贴20万元,对新引进的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给予安家补贴30万元;对获评为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的补贴10万元,对新引进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给予安家补贴20万元。获得上述补贴的,从市评定的次年起申报当年开始分3年按40%、30%、30%比例发放。截止5月20日,万博基金小镇注册落户基金管理企业136家,投资基金139家,合计275家、新增20家,实际管理资金规模189.9亿元,预计募集资金规模超961亿元。组织万博基金小镇6家私募基金参加“大湾区智汇创业+”大型电视录制活动,与番禺青蓝计划项目进行对接。
三是做好紧缺人才引进与服务管理。做好区使用总量控制指标的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工作,逐年编制番禺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工作方案,报区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2018年,已完成市下达的300个指标使用,全部用于区重点服务企业。2019年的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目前已经在受理操作阶段。优化人才入户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申报材料精简40%;压缩审批时间,审核周期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开通引进入户申报“绿色通道”专窗,推出人才入户绿色通道服务;科学区分人才属性,调整入户申请预约号发放方式,把学历人才类与技能人才类分类引进,有效地缓解预约号难问题;优化服务方式,增设前置预约登记排队轮候的网络互动服务平台,开设网上预检资料、网上告知补材料等功能,同时增设入户卡邮寄上门服务,减少企业人才重复提交申报资料等繁琐手续,以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推进对总部企业人才公共服务的协调落实,结合每年开展的市、区总部企业认定和奖励补贴申报工作,为区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在入户、社保、医保等方面提供便利,按有关政策优先解决区总部企业人才的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学校。2018年,全区19家区总部企业提出的23个入学入园申请中22个已落实。
(区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