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大学城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开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相关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大学)等重点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落地在广州大学城片区,在数字经济前沿科学领域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院。
2.推动协同创新。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广州大学城科技创新暨科技成果转移联盟,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机制。充分利用高校数字技术领域科研资源,打造一批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标杆项目。
3.促进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支持在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和大学城南岸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接区,融合“产学研政金服”创新要素,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4.优化创新生态。大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创造项目,加快引进一批中小微数字企业,加大规模以上数字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动构建大中小数字企业协调发展格局。
5.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广州大学城科技创新产业园,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华工科技产业园。充分利用大学城中
轴线空余地块、北亭广场等招商资源,大力吸引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龙头企业。
6.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培育中心,集中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孵化中心、科创文化服务中心以及智能装备、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公共实验室。
7.加快发展大数据和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支持服饰、珠宝、红木、灯光、音响产业集聚和数字化转型升级。
8.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推进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教育培训、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名企名院名校以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有原创性领先优势的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应用场景项目建设。
9.推动大学城南岸地区融入广州试验区发展。支持广州试验区向大学城南岸辐射延伸,推动大学城片区与南岸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强对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板块的总体规划和产业谋划。
10.拓宽金融服务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发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政策导向和万博基金小镇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引导风投机构加大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投入,为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