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分猪肉
文 / 屈九 图 / 恺麟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其实这一句话并不全对。因为太公分猪肉只是男丁有份,而且有的富有的太公对某些人是加份的。
敝乡屈氏有些太公就有这种习例:屈氏的东谭屈公祠如果族人高中了秀才,则可以分双份;中了举人可以分四份;中了进士可以分八份。另外,八十岁可以分双份;九十岁分三份;一百岁分四份。即是说分猪肉时会借机嘉奖有功名的子孙和长寿的子孙的。
在番禺有的地方在春分、秋分的春秋二祭(祭祖)都有几只大烧猪用来拜祭祖先的。这烧猪美名叫“金猪”。在这同时,有的太公还会加两至三头蒸猪一起拜的。这些蒸猪的肉叫白肉。所以会同时又分烧肉又分白肉的。为什么会分两种肉呢?因为旧时代农村还没有电,更没有冰箱,而且,掌管太公经济的话事人会考虑一些男丁较多的家庭必有老有嫩,不是人人都能有牙齿食烧猪肉,而且食多会“热气”,所以又分一些蒸猪的白肉,你可以用来煲汤,另外重新焖过。所以就有两种肉一齐分。
一些更有钱的太公,除了分猪肉外更会分“胙金”。“胙金”即拜完太公的祭品以现金代表烧肉。比如每人可分五斤烧肉的,实物则只分一斤,余下的四斤用现金代替。这样其子孙更可折作家用。比如过去我家共有四兄弟,加上父亲就变成一户有五个男丁了,将胙金折现金,对家庭则有一笔小小的收入了。有些太公除了春分、秋分外还会在清明拜太公山时既有包分,又有烧肉分。五月端午扒龙船又有烧肉分。中秋节时又有烧肉分。
所以,太公分猪肉多少,分猪肉的次数多少,全是由各姓氏的太公的经济基础而定。雄厚的多分,薄弱的少分。
太公的物业多以田地为主。比如沙湾留耕堂就有几万亩田物业,还有鱼塘、铺店等物业。所以,旧时有人讲:“沙湾何,有仔唔忧冇老婆。”说明他每年每个男丁分的“胙金”的丰盛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