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 总第121期

番禺记事——杜鹃花放映山红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9-10 16:28:53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杜鹃花放映山红

文、图 / 潘志超

认识杜鹃是那年读中学时在《人民文学》上读到的毛岸青、韶华的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文中通过对领袖与父亲的深切缅怀,反复咏赞韶山的杜鹃,缘物寄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革命先烈为革命舍小家为大家的豪情。深情忆述领袖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壮举,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楚雄、毛岸英、毛泽建等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共和国的建立来之不易,他们的热血,染红了韶山的杜鹃,染红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韶山的红杜鹃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深深打动了读者,作品后来还编入人教版的中学语文课本里,几十年来激励着无数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路上奋发进取。

每次到韶山进行传统教育和培训,笔者都是选在杜鹃花开的季节,既是对领袖的缅怀,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洗礼,更是一种信念的坚定!

了解杜鹃是在《唐宋作品选讲》课程的学习中,知道杜鹃与鸟的关系。相传是古有杜鹃鸟,又叫布谷鸟。别名子规,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出自《史书·蜀王本记》的典故子规啼血就是这个意思。笔者发现多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对杜鹃鸟的描述,表现多是一种离愁与哀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令《春晚》的“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对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表述为“羊踯躅”,据说有祛风除湿,散瘀定痛功效。唐代,出现了杜鹃花的观赏,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杜鹃花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明代,更有对杜鹃花研究,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霞客游记》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在《大理府记》中,更是记载了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花的层数、颜色等。

牵挂杜鹃是笔者作为政协委员、作协会员参与了广州市的对口帮扶,走进了毕节的大山深处。三年前,在扶贫路上,在乍暖还寒时节,笔者先后深入到对口帮扶的乡村,在走访农家的时候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花团锦簇,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在山光中、在雾气下,在绿叶的簇拥中,五彩斑斓,穿过层层的雾气,努力地迎接着春的到来!在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山海中,作为“粤客游黔”的帮扶模式,在不断改善交通的同时,整合好花的资源与当地浓郁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如彝族的火把节、祭花神、苗族花坡节、满族颁金节等有机结合,带动多业发展,让杜鹃花香飘出大山,飘向世界……

由此,笔者关注了毕节,记着毕节。在“组织领导、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的六大任务中,笔者更记挂如何完成好庄严的任务,让杜鹃花放映山红!

在巍巍乌蒙山下,32位穿行在百里杜鹃、千里山岭的羊城选派的挂职干部执着与坚守,三年来,完成了38个乡镇结对、44个村居结对、542个村企结对,实现了对毕节529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扶志、扶智、扶制”让毕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在盛产杜鹃的地方凝聚了南国的款款情深厚意。广州市番禺区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等方面上做文章,还选派了医疗、教育等专业人员33人到威宁县,开展人才支援。在改善缺医少药、名村创建、全域旅游等方面下功夫,引导村民加强对环境保护,保护山体,禁止砍伐和挖掘杜鹃的老树根制作生活用品,保护好绿色的自然资源。

百里杜鹃,花间阡陌,山水归程!

又是毕节漫山红遍的时节,花城的广州又在行动。广州市协作办正征询意见出台3份文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四权分置”。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助力推进“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现“万企兴万村”,全力推进“黔货出山”......

总有一种精神感动着!

从南湖红船到乌蒙磅礴,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上继往开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微信图片_20210705104402.jpg微信图片_20210705104355.jpg微信图片_20210705104350.jpg微信图片_20210705104342.jpg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