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古村蚝壳屋
文 / 郭婉华
在番禺不少古村落,见得最多的是根须成片独树成林的百年古榕树及一座座古朴厚重有水乡特色的蚝壳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建蚝壳屋的基本是大耕家。蚝壳墙体很厚实,坚硬,大约有近一米厚,从墙面上看,蚝壳都只露出一端,个头并不显大,其实,蚝壳长长的躯壳则藏身于墙体中。
平均每平方米蚝壳墙需要上千枚生蚝壳,那时候番禺的蚝壳屋非常盛行,这么大的蚝壳需求量如何满足呢?
番禺临海,古时候珠三角冲积平原还没现在这么大,海边生蚝资源丰富,随着三角洲不断扩大,海岸线后退,很多生蚝被埋在地下,形成丰富的蚝矿带,这些蚝壳埋藏不深,采挖非常方便。
在建蚝壳墙时,将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尾朝下竖向排列,一个个码得整整齐齐,一层层向上堆砌,蚝壳砌在墙外,一般裸露在外面,也有少量蚝壳墙会用砂浆刷一遍。
蚝壳屋很多好处:抗打击,蚝壳质地坚硬细密,建筑工艺精密,哪怕遭遇强大的外力击打,也很难受到损伤,据说还能扛住枪炮的攻击;防水防潮防风蚀,蚝壳墙遇水不溶,蚝壳呈鳞状以向下45度的方式整齐垒砌,壳尾向外,方便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防虫害,蚝壳是碱性的,可以起到防虫的效果,像白蚁之类的害虫完全不喜欢这种环境,会绕道而行;更可以防盗贼,蚝壳表面凹凸不平,那些不规则的棱角非常锋利,盗贼在攀爬蚝壳墙时,不好找落脚点和攀爬点,一不小心就会被蚝壳割伤皮肤;消热祛暑、冬暖夏凉,蚝壳表面凹凸不平,在日照下可形成大片的蚝壳阴影,从而起到隔热效果,因此蚝壳墙又被称为“凸砖遮阳墙”,对于抵御岭南常年湿热的气候非常有效,而到了冬天,寒潮无法渗入构造细密的蚝壳墙,又能起到保暖的效果。
番禺蚝壳屋是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有的已近二百年。这些瑰宝得以保存留给后人观赏,充分彰显番禺人的聪明智慧!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