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之生态振兴
茭塘东村:池塘边,榕树下,茭塘东村美如画
素材/石楼镇人民政府 石楼镇茭塘东村民委员会
整理/余言
番禺区东北部狮子洋畔茭塘东村静静伫立,它由茭塘旧村和茭塘新村两条自然村组成,东望狮子洋,南靠莲花山,西接茭塘西村,北邻化龙镇复苏村,辖管面积约2.5平方公里。茭塘东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村内共有7处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特色古迹主要为麻石大街、古井、壁画、雕刻、古榕树、古门楼等。茭塘东村临水而居,岭南水乡村落资源丰富,弯弯河涌绕村穿行,郁郁葱葱的山岗为村庄形成自然屏障,大大小小的池塘在村庄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村民种植的胭脂红番石榴远近驰名,经济来源增加的同时,茭塘东村不忘坚守独特的人文景致和岭南特色水乡形态,也为村民描绘了幸福生活的画卷。
榕树成林,见证村庄变迁
在茭塘东村湾口,生长着一棵百年大榕树,它守护着一代代村民走过百年风雨,也见证了村庄变身为广州市美丽乡村。
2020年,石楼镇经过实地勘察,认为茭塘东村符合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条件,因此向番禺区和广州市申请为广州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村,在番禺区美丽乡村办的大力支持下,石楼镇建设办和茭塘东村经过一年的努力,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创建资金打造湾口坊公园和完善村内道路及停车场,提升综合环境,于2021年4月顺利完成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茭塘东村改造公园面积约1300平方米,新修建公共卫生间面积130平方米;新增加停车位约205个;改造篮球场面积400平方米;改造人行道面积约1350平方米。如今走进茭塘东村,娇艳的花朵、清澈的河涌、美丽的公园、蜿蜒的石头小路,构成了风景旖旎的乡村画卷。
据悉,百年大榕树所在的湾口坊公园是村内变化最大的一处。在美丽乡村建设前,湾口坊公园未经规划,景观较为杂乱,石桌石凳等休闲设施不足;如今的湾口坊公园鲜花遍地,榕树经过修整后,树根交错虬结,气根或悬空或插入土壤,树冠茂盛,群鸟栖居,既有历史厚重感,又焕发了蓬勃朝气,还引来了艺术爱好者到此写生。
在古榕树的不远处,原本是废弃的生产队仓库,由于榕树的枝干破壁而生,房屋部分已倒塌。茭塘东村因地制宜,清理仓库并利用树干造型改造出独特的榕洞景,同时使湾口坊公园的面积比以前扩大了一倍,为村民提供更多休闲空间。穿过榕洞,即有一方供村民休息的平台,平台造型是象棋棋盘,石凳是象棋的棋子,给村民有趣的文化体验。
湾口坊公园的尽头则是一片花海,面积约600平方米。花海原为废旧的打谷场,茭塘东村清理杂草杂物后,平整地块、培养花苗,将打谷场变成了花海,村民可通过鹅卵石小径漫步其间。
水清岸绿,处处焕发生机
茭塘东村地处石楼镇西部,被三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的河涌贯穿,属典型的水乡,水环境的质量至关重要。
2020年,石楼镇利用上级水库移民补助资金250万元对茭塘东村11、12生产队鱼塘环境进行整治,修建鱼塘栏杆、铺设鱼塘周边道路、配套建设停车场等,大大改善了鱼塘周边环境,为村民增添一个休闲活动及身体锻炼的好去处。
在污水治理上,茭塘东村辖区内所有厂企、商铺、工业区出租屋等用水户都必须实行污水(含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等)统一收集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建立污水治理长效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村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养护。
在河涌的管理上,茭塘东村实行河长制,每一条河涌由一个河长负责监督管理和巡河,发现有往河涌偷排污水或者乱搭乱建现象的及时制止、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同时大力宣扬水文化,加强水景观建设,实现了村域范围内河涌、鱼塘、沟渠等水体不黑不臭、无漂浮垃圾。茭塘东村有扒龙舟的习俗,水清河畅的环境让村民不仅可以安心赛龙舟,还能在河旁吃龙船饭,赏水景。
除此之外,茭塘东村处处都藏着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新变化。
走进村庄,拾级而上,农居砖墙改头换面,彩绘绿水青山的文化墙提升了茭塘东村的颜值。
村内则建有若干个无害化公共厕所,能够满足村民和外来人员的使用,同时,安排保洁人员每天15小时(6:00-21:00)对公共厕所进行保洁,并隔天进行消杀一次,确保公共厕所卫生、干净、无病害,保障村民使用的权益。
村内道路也实现了硬底化,路灯、道路指示牌、安全防护、标记等设施完备,道路无明显坑洼、积水。其中,主干道进一步升级改造,铺设了沥青路。村道上还划出了停车位,村民停车更方便有序。
在卫生治理上,茭塘东村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每户及村内所有道路均有垃圾桶,村内保洁队配备了垃圾运输车、清扫工具、高压冲洗车等,保洁设施完备;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宣传垃圾分类,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收集。同时,茭塘东村有着清洁卫生长效机制,包括建立茭塘东村环境卫生制度和茭塘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规民约;与清洁公司签订茭塘东村辖区街巷道路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服务合同。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垃圾日产日清,实现了村域范围内街沿途卫生整洁、舒适,无暴露性垃圾杂物,无卫生死角。
更有长远意义的是,村民“我要美丽”的意识增强,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中。从茭塘东村村“两委”及理事会团结民主,到依靠村规民约治理村庄,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和肯定美丽乡村的建设意义,积极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使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