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常驻番禺
文/一拾
翻开本期《番禺侨讯》的专题策划《美丽乡村之生态振兴》,令人眼前一亮:捕光逐影,但觉满眼郁葱一水碧绿,田野恬静蔬果满园,乡间文明农家整洁,秀美自然古老人文和谐交融,迷人景色目不暇接;笔翰如流,只见字里行间新风扑面,生态文明观念先进,乡村建设环保先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你看,历经十年巨变的最后“孤岛”村大刀沙村;处处绽放生态文明之花的桥山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龙湾村;宜居宜游宜业的创新城“后花园”东西庄村;池塘边,榕树下,美如画的茭塘东村,好一部番禺最具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集锦。
番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祖先便有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特殊生态环境,创造出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这种根据固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又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创造工程,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而且有益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这种典型的立体农业模式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番禺人,让珠三角的南番顺地区成为富庶地区。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而历史的传统更应该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始于生态文明建设,更不局限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专题细数番禺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大家看到番禺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让“美丽”常驻的决心和努力,就像本期“三人漫话”中《红色沃土的辉煌篇章》《认识红色资源,感悟英雄城市》从历史的层面谈到了番禺人的红色光荣一样,新时代的番禺人将会继续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侨界历来爱国爱乡爱自己的亲人,本期“海外侨情”《洛杉矶番禺同乡会将20万个口罩转赠给各侨团》《一位长期为番禺唱赞歌的老华侨》更让我们体会到海内外乡亲彼此的牵挂。而祖国永远都是侨胞的坚强后盾,《广州推出公证远程微信办理平台海外侨胞不用“漂洋过海”也能办公证》《番禺区委统战部组织港澳台同胞接种新冠疫苗》《番禺区委统战部领导赴广州高校调研》《番禺区侨联召开十届二次全委会议》报道了广州侨务部门为侨服务的点点滴滴。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番禺的未来更加美好。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