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 总第122期

小谷围(现大学城)的历史回味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1-13 15:52:3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小谷围(现大学城)的历史回味

/图 梁谋

北亭村青岗南汉“德陵”古墓遗址.jpg小谷围古树风情.jpg练溪村(现岭南印象园).png练溪村(现岭南印象园).jpg

小谷围(又名小箍围)当今的大学城,地处番禺东北十二公里的江心岛。前清属茭塘司彬社乡管辖,现属新造镇。

小谷围处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环境幽雅,果树婆娑,荔枝披红挂绿,蔗林碧涛翻涌。每当蔗翠蕉绿、荔熟蝉鸣之际,果香扑鼻,沁人心脾。眺望环岛珠江,绿水长流,帆舟点点,美不胜收。小谷围岛上有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物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南汉王刘龑墓”“渭水桥”“东汉墓”“水云寺”“石人石马墓”“石人墓”“海心岗梳起石”“明嘉靖敕令碑”等等文物古迹。

据说小谷围曾是南汉王刘龑狩猎的地方,名叫“昌华苑”,所以北亭墟又名“昌华市”,如今南亭、北亭的地方,原是刘龑打猎休息用的两个亭,后来发展演变为南亭、北亭两个村。小谷围有句民谚:“两亭有一个刘王冢”,其实就是指北亭村东南青岗半山腰的南汉刘龑墓。刘龑墓建于何时?于何时发现?乾隆版的《番禺县志》有如下记载:“南汉康陵,南汉主刘龑墓也,在北亭,明季发始知之。”

龑、初名嚴、谦庶子也,初龑兄隐爵,梁贞明三年即帝位,改元乾享,国号大越,二年改为汉九年,白龙见(同“现”)南宫,更名龑。有胡僧言:“滅劉者龑”。乃制龑字,音儼,遂以名焉。旋改元大有。十五年卒,谥天皇大帝,庙号高祖,陵曰“康陵”。前志云:“城东二十里,有洲曰北亭,明崇祯九年丙子,秋九水,田间有雷出,突而成穴,耕者梁父过而见之,因投以巨石,空空有声,乃内(同‘纳’)一雄鸡其中,自伺守至夜尽。闻鸡鸣无恙,于是率子弟入,将大发之。见有金人如翁仲者凡数枚,举之,各重十五六。其正处二金象,冕而坐者,笄翟如后者,各重五六十觔。地皆金蠶珠贝筑之。有一镜,自发光。烛照,暗中如白日。宝砚一,砚中池有玉鱼,能游动。其他异物尚多,不可指识,但先携镜归家,光动邻舍,亟碎之。邻人觉而争往,遂趨白官。邑有司并拘撃之,亟亲临其地,一旦公私搜发无余。其中一棺即为掘者所糜,骨齿稍有存者,所发隧道如城鞏,高五尺,二座,深三丈,中有碑文,始知为南汉墓也。”

南汉王刘龑死于天光元年(公元九四二年),距离当今已有一千零五十年之久。墓中空无一物,墓内地面被雨水冲刷,泥土淤积数寸,有待修葺。北亭村的坟头岗坡不定期发现东汉墓穴及修建于南宋年间的《渭水桥》,以及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水云寺”。据说水云寺曾一度与南村雷峰海云寺齐名。据有关资料记载:水云寺创建人梁啟运(北亭村人),是明万历年间副贡生,嗜读兵法和历律之书,著有《澄江嶘集》,与东莞袁崇焕督师相往还,法与“牡丹状元”黎遂球有恢复明祚之志,后知事不可为,遂回乡筑水云别墅,隐居不出,雅善鼓琴,殁后以别墅施于佛,就是北亭水云寺。该寺毁于五十年代。

据有关史料记载,小谷围也是番禺疍民发祥地之一。根据清《番中见闻》及《广东考古辑要》云:“城(广州)东南大海中,南亭竹没山,林木叶茂,内有卢亭,相传为卢循之后,能入水捕鱼,以棕叶竹蘀为衣。”《粤中见闻》云:“广州城东南百里,有卢亭,亦曰卢余。相传晋贼卢循兵败入广,泛舟以居海亭。男、妇皆椎髻于顶,女及嫁始结胸带。常下海捕鱼充食,能于水中伏三四日不死,蓋異于蛋类而类于鱼者也。”卢循是东晋末年继孙恩后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因起义失败逃到岛上以捕鱼为食。其子孙缺衣少食,赤身露体,以水为家,被称为“卢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卢亭”逐渐深化为疍族(疍民)。到底卢亭是否疍民的前身,还有待专家学者做进一步的考虑。

小谷围还有丰富的特产,如“南亭切菜”“江沥海泥虾”“北亭霸王花”,番薯名种“香哥”“吕宋薯”“化学”等。北亭、南亭的刺绣也有盛誉,是“广绣”发源地之一。

小谷围是得天独厚的宝地,现已成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地方,在漫长的岁月里,勤劳勇敢的小谷围人创造出许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神话传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让人回味。

清代《粤中见闻》,三水人范端昂撰,书内有关于疍民的记述.jpg南亭村埗头.jpg南亭村宋地明代古墓.jpg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