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之产业振兴
水门村:水接福源,花茶相约
素材/化龙镇人民政府 化龙镇水门村民委员会
整理/Mango
在喧哗的城镇中,水门村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村特有的纯朴和宁静。村里旧宅变成了几层高的出租屋,水门桥下河涌也只有在端午龙舟穿行时才热闹起来。看起来时光宛如停在这里,但其实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水门村位于番禺区化龙镇,又名隔山村,相传明洪武十一年时,原住在水圳上的李姓迁来此地,与原住地隔了一座胜堂山,故名“隔山”。1928年,村人又以村南北有两山岗,对峙如门,中有小河穿过向东流入珠江,命名为“水门”。水门村的牌坊对联:水接福源长润泽春秋兰薰桂馥,门迎晓日正光辉岁月业展基开。对联中藏头嵌入了“水门”村名,也寄寓了对村民的美好期待,宛如一句从时光里走来的情话。
水门村建筑物的总体布局为四周比较密集,中间较空旷,有一个公园。由于位于镇中心位置,水门村的居民房比较密集,小巷子居多,不像其他古村一样有宽敞的马路或大片的农田。水门村牌坊以外就是镇干道龙源路,汽车川流不息,各种喇叭声、人流的喧哗声,与村里的宁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村尾进入穿越村落,沿途可看到李氏大宗祠、贞节牌坊、龙门桥和天后宫等古建筑。俗话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化龙历史最长也是唯一一座单孔石拱桥——龙门桥就位于水门村村口的位置,在清朝时称为化龙桥。这座东南走向的石拱桥,横跨于水门涌上,桥长21.84米,宽3.73米。桥身正面石匾刻楷书“龙门”两字,背面石匾题刻“鹿洞真源”。
龙门桥是水门村的地标建筑,也是水门村最具人气的地方。浓荫遮盖下的龙门桥头和凉亭内是乡民们歇息纳凉的好去处。龙门桥附近有天后宫、文武庙,桥旁边还建有名为“思乡亭”的小亭子,上有对联:“思祖溯源归鹿洞,乡情温暖跃龙门”,与整座桥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纯美的水乡风景画。这座古典敦实的古桥,还是每年龙舟比赛的必经之路,也是村民每年端午观“扒龙船”的最佳位置,凝结了浓浓的乡情。
水门村村内生态环境好,民居围绕,村内水塘呈块状布置。而村外围则被大片农地和水域包围,主要功能分区明显。水门村位于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非常适宜水稻、蔬菜、亚热带水果等农作物生长,近年来更是在化龙镇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特色产业。
花卉是化龙镇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农业龙头产业。2007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值2.4亿,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0%。化龙花卉研究中心、盛丰园艺、绿兴源花场、裕丰花场等花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销售带动等形式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户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投身花卉生产。镇政府、花卉协会通过组织大户、专业户外出参观学习,让其逐渐了解花卉产销形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花卉。从2002年起,该镇花卉种植迅猛发展,花卉种植户已达到500多户的规模。
化龙的阴生观叶植物已形成自己的品牌,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闻名的阴生观叶植物生产基地。2002年,“绿萝”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名优农产品;白雪公主、金钻蔓绿绒和芭提雅分别夺得第二、三、四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金花奖”;散尾葵、山海带、金心也门铁等产品亦多次获奖。
2019年11月底,化龙花卉协会、化龙农业办精心策划“花茶相约 醉美化龙”暨第6届番禺全民饮茶日主题活动。组织人员通过对活动场地周边点缀,增加了化龙镇花卉协会会员近年来参加比赛“威水史”的宣传长廊、本土花卉流动销售专区等。昔日古朴宁静的乡村在花卉的点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组成了另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图。
2021年第十届花博会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