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 总第128期

特别报道——今日古邑之小谷围街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1-11 11:41:30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今日古邑之小谷围街

科教高地 湾区智核

素材/小谷围街道办事处

整理/郭晓静

广州美术学院(郑树强摄)


小谷围街从出生之时起,就书写了一个创造与创新的故事。20031月,广州大学城启动建设,仅用了19个月的时间,一座堪称“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城就崛起于珠江边美丽的番禺小谷围岛上。

20049月,大学城迎来首批近4万名学生。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地理中心、广州市“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是广州市的“智核”和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的核心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共进驻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等10所高校(大学城南岸进驻了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2所高校);4个行政村(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贝岗村)1个社区(星汇社区),以及公共区域。小谷围街辖内总人口约22.8万人。

2012年,广州大学城被科技部授牌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2016年,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2017年,又被纳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是重点建设和打造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2020年,广州大学城被纳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2021年通过全国首批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验收。“十三五”期间,全街地区生产总值为366.24亿元,年均增长4.94%2022年,全街地区生产总值为91.25亿元、同比增长2.7%,税收3.59亿元。

小谷围原来叫小箍围,这一名字较早见于明末清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广东新语》卷二云:“下番禺诸村。皆在海岛之中。大村曰大箍围。小曰小箍围。言四环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诸村多以洲名。洲上有山。烟雨中望之乍断乍连。与潮下上。予诗。洲岛逐潮来。”原本“箍”字的意思是指围束,亦指围束的圈,如箍桶,桶箍,铁箍等。由于大小箍围岛四面环水,像是两只被水围束住的箍桶,故而有此之名。

当时村民以农耕和捕鱼为业,以氏族为单位结群而居,是典型的岭南传统村落。当年,小谷围岛上曾有一首二十四乡歌:

官山书院考文章,起步登程大塱乡

南北二亭皆近况,郭塱一所是中央

练溪原是多油榨,鹭村乃系众人场

穗石分明街道广,诗山赤磡付连疆

新坑驹是梁家姓,大湴双连冯李黄

……

歌中唱出了当时番禺县内的二十四条相连的自然村,其中有十三条位于这个江中小岛上,岛上村民称之为“十三乡”。由于小谷围岛孤悬珠江中心,不通陆路,解放以前,又缺乏桥梁,人员往来只有水道可行。不过,这依然没有阻隔小岛与外界的贸易往来。穗石、北亭、南亭、练溪等的码头遗址极富地方特色,鲜明地反映了岭南乡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经济贸易状况。

广州智库(杨达超摄)


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厚植区域历史文化内涵

活化考古遗址

树立历史文化地标

小谷围岛现有已公布、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共3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广州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处,番禺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8处。已公布的历史建筑12处。小谷围岛现已公布、登记的,受法律保护的建筑遗产点共51处。以北亭村为聚集范围的西区共有建筑遗产点10处;以南亭村为聚集范围的南区有4处;以穗石村为聚集范围的东区有14处;以贝岗村为聚集范围的北区有6处;以中心湖和位于华南师范大学范围的中区有3处;岭南印象园内有14处。


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五代南汉国的标志性史迹,是广州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汉二陵的发掘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陵为南汉烈宗刘隐之墓,位于北亭村青岗北坡,前面有一片相对开阔的坡地。青岗东接白岗,东北为双元岗,西为猪屎岗和北亭村金斗里民居,西北是港尾岗,南边是望岗头。站在青岗坡顶即可北望珠江官洲河道。坐北朝南。为竖穴土圹砖室结构。

康陵为南汉高祖刘岩之墓,位于北亭村东南侧的大香山东南坡,北与青岗德陵相距800米,依山而建,占据了大香山南坡的东部,其西边是姑婆庙岗,东为小陵山,北望陈岗,南边则一大片低洼谷地,颇有“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之宜,周邻众山岗又属大香山地势最高,位置显然是经过精心勘察的。


岭南印象园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保留原小谷围岛练溪村内的霍氏大宗祠等历史建筑以及迁移岛区拆迁的文物建筑共16处,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是集非遗展示、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文创购物,亲子旅游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园区深入挖掘岭南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水乡文化等特征,通过自营开发、合作经营、品牌授权等方式,打造岭南文化特色IP,创新设计岭南文化周边产品和岭南文化体验产品。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链接周边旅游和商业资源,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相结合,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南汉二陵博物馆(周钢浩摄)


突出高校赋能

打造“大学书香”文化品牌

小谷围科教文体资源丰富,拥有亚洲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第三大体育场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以及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此外还有广州国家档案馆、南汉二陵博物馆等文史单位。发挥大学城学科聚集、专家云集的优势,校地携手深入探索汇总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调研等方式,对小谷围岛科普科教资源进行了全面摸查并起草制定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实施方案。组织大学城内12所高校、南汉二陵博物馆、岭南印象园等7个岛内文旅单位共同举办“文创咖”文化创意联赛,发掘一批文创团队,创作一批具有大学城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大学城的文化符号走出去、亮起来。

自行车馆(尹瑞摄)


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环境良好

拥有国家级产业培育示范基地4个(数字家庭、IC基地、健康基地、有米双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2个(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广州大学三创营众创空间、广东工业大学两岸四地创新中心、六矽科技众创空间、广州英诺创新空间)、高校创新创业基地12家,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30亿元,在创团队400多个。培育规上企业62家、高新企业83家、“三个一批”企业5家、全球独角兽企业2家(小鹏汇天、探迹)、广州未来独角兽企业2家(易方、九尾科技)、广州高精尖企业2家(星云开物、探迹)。打造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航母”级别的创新创业基地,加快推动番禺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加挂“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园区)”牌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提供强力支撑。全力推动2个“国”字号科创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国家级未来产业科技园和国创中心智能系统创新基地大学城基地在广州大学城落地落实,推动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协同探索“学科+产业”教育模式,聚焦新型移动出行和智能系统等创新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型产业人才联合培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之城(郭锦华摄)


新兴产业集群壮大

广州大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核”驱动源,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广州大学城现已孵化培育企业约为12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累计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6家、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2家(小鹏汇天、探迹)、广州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2家(九尾、易方)、广州高精尖企业2家(乐摇摇、探迹)、市“三个一批”企业5家,高科技高成长20强企业2家(乐摇摇和中科新知),初步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智慧医疗等多个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下称“数字家庭基地”或“园区”)由广东星海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运营,2017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具有创新创业的区位优势,占地23906平方米,自建有创业大厦、研发大厦和创新大厦三幢物业,总建筑面积合共73273平方米。截至2022年,园区入驻企业共185家。园区累计已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有米科技、奥咨达医疗器械、艾媒数聚、视声智能),新四板挂牌企业4家(呼吸信息、玖州科技、盗梦科技、荣硕科技),高新技术企业累计60家。园区企业探迹科技2021年还被评为广州市“独角兽”企业。

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6月,是国内领衔的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商,旗下拥有6大产品,主打产品为兼职猫。九尾科技以“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为愿景,依托旗下“兼职猫”“招聘猫”“云校招Live”“鹿用”等产品,8年时间累计带动3300万人次实现就业,服务了超过147万家企业。此外,九尾科技还与3000余家跨国集团、国内上市公司、快速成长性企业及非营利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九尾科技先后获得了梅花创投、名创优品、挚信资本、金信资本、九牧王等多方投资,其中2018C轮融资1.6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兼职招聘平台。

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有米科技双创示范基地,成立于20104月,是一家产品技术驱动的信息科技公司。2015年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并连续四年入选创新层,相继两年(20162017)入选工信部“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公司累计贡献产值30亿元,累计拥有知识产权超170项目,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5144万元,年均科技成果转化超10项。公司建有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营销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聚集市创新领军人才、市珠江科技新星等一批人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超过170项。公司创办的中国移动广告优化增长大会(CMCOC),服务50万从业人员,累计吸引5000+行业精英线下参与,超30万人次线上观看。

科学的航母(杨敏摄)


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

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是由澳门工商联会、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澳门番禺同乡会共同发起的“澳门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在广东省内的首个落地项目,也是澳门青创国际集团建设穗澳合作示范区先行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力量。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创智园,由澳门青创国际集团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投资成立的广州粤澳青创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总投资为2亿元人民币(含配套基金),首期建筑面积约6009.5平方米,201812月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进驻110家企业,服务企业超过130家;与50余家粤港澳台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超50%为港澳相关政府、协会、企业等;推出“港澳台项目入驻优惠10条”,搭建初期500万元的资金池用于港澳台企业落地扶持,服务逾40家港澳台企业来穗发展;搭建了港澳台青年到大湾区发展的平台与窗口,在穗澳两地开展交流互访活动,举办近100场创新创业活动,服务港澳台青年来穗学习交流超1000人次。20195月,经粤澳两地相关政府部门认定为首批“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全省3家);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获评为“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并在2021年被写入广州“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

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成立于20189月,由海富国金集团、番禺产投以及力合科创共同出资筹建,注册资本1000万。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一期于201812月正式启用,位于广州大学城创智园内,办公面积为4172平方米,二期位于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办公面积为6000平方米。先后服务企业240余家,目前在孵企业160家,包含港澳台企业37家。入驻企业注册资本合计约5.9亿元,累计融资9640万元,2020年入驻企业整体实现营收约9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400余个。先后被评定为: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A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市登记科技企业孵化器、番禺区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广州大学城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示范点、2019年度番禺区引才突出单位、2019年度人才工作先进园区、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创新服务站、2020年被认定为市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21获评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广州大学城“创智园”

创智园”建成于201712月。园区集科研孵化、商业办公、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创新服务平台,是广州大学城的北部门户地区,也是发展创新服务功能的优选空间载体。

目前,园区已汇聚有“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两家粤港澳融合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引入了“广东炅业控股集团”“有米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孵化器)、“论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子邮件全国市场排名第一)、“广东星云开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乐摇摇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未来独角兽企业)、“卓动科技”等一批发展前景好、后劲足、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型的项目和企业。创智园现已入驻企业为211家,其中规上商业企业3家(广州东岛科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红果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双元科技有限公司);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乐摇摇科技、慧谷科技、迅码科技、合立正通、合立传媒、百越科技、乐顽科技、畅想科技、秒可科技、炅业控股)。

  广州大学(郑树强摄)


大学城美景(高幼衡摄)


人才发展

校友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拥有各类科研平台213个(国家级实验室26个、省部级实验室168个、其他平台19个),其中与广州发展结合度较高的省部级以上实验室128间,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领域,累计专利数量占全广州1/4。拥有院士(含双聘)67、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0余名、博导1400余名,历年共培养了60余万毕业人才。近年来,广州大学城115名人才获得番禺区产业人才政策奖励、15个团队落户获得3260万元资金扶持,236个青蓝项目获得2420万元奖金扶持。

小谷围街出台各项措施,为人才和双创高效服务。小谷围街建成了广州市首个镇街7x24h“不打烊”的智慧政务大厅—“广州大学城智汇谷智慧政务大厅”,服务内容覆盖约7000项网办及代办业务。至今共接待逾2万人次,业务办理1.2万多件。全省首个“5GVR政务晓屋”,可办理5280项跨区域(含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北京,广州、中山、清远 、佛山、湖州、咸宁、永州)通办业务。

同时,小谷围街打造了全省首个镇街“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专区”,先后与25家机构合作,为3000余名各类人才和5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受理“1+4产业人才政策”申报300多份。为此,配套用地资源持续增长,大学城新增182万方,其中高校增加总量107.2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实验65万平方米,生活配套47万平方米。得益于此,广州大学城创新赛事不断集聚。目前共有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四项赛事。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体部署,谋划打造国创中心大学城基地。扶持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两家港澳双创基地发展壮大,深入促进港澳青年融入融合,打造支持港澳台青年来穗创新创业、推动大湾区企业有机融合发展的湾区一流创业孵化基地。目前,两家平台入驻企业超420家,其中港澳台企业88家。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入选为“科创中国”广州市级试点园区。赴贵州赫章铁匠乡港华鲜花育种育苗基地,揭牌设立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学实践基地,开展粤港澳请年创新创业研学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粤港澳大学生和青年赴基地开展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粤港澳青年加强人文交流、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完成广州市青年创新人才工作站(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申报工作,积极推动首个青年创新人才工作站落户,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举办“番禺人才生态30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专项政策宣讲会,发动大学城12所高校及各大重点平台广泛宣传、积极申报;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专项申报指南及评审规程;落实申报受理、材料初审等。依托广州大学“三创营”众创空间大力实施“00后启航计划”,通过赛事遴选、线上线下培训讲座、开展资助评审等,大力培育孵化0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苗子和大学生初创项目。加强与高校双创学院的对接沟通,召开广州大学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圆桌会议之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圆桌会,助力打造大学城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教育部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广州大学城5所高校入选,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同时,小谷围街打造了全省首个镇街“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专区”,先后与25家机构合作,为3000余名各类人才和5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受理“1+4产业人才政策”申报300多份。为此,配套用地资源持续增长,大学城新增182万方,其中高校增加总量107.2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实验65万平方米,生活配套47万平方米。得益于此,广州大学城创新赛事不断集聚。目前共有粤港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四项赛事。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体部署,谋划打造国创中心大学城基地。扶持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两家港澳双创基地发展壮大,深入促进港澳青年融入融合,打造支持港澳台青年来穗创新创业、推动大湾区企业有机融合发展的湾区一流创业孵化基地。目前,两家平台入驻企业超420家,其中港澳台企业88家。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入选为“科创中国”广州市级试点园区。赴贵州赫章铁匠乡港华鲜花育种育苗基地,揭牌设立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学实践基地,开展粤港澳请年创新创业研学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粤港澳大学生和青年赴基地开展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粤港澳青年加强人文交流、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完成广州市青年创新人才工作站(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申报工作,积极推动首个青年创新人才工作站落户,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举办“番禺人才生态30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专项政策宣讲会,发动大学城12所高校及各大重点平台广泛宣传、积极申报;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专项申报指南及评审规程;落实申报受理、材料初审等。依托广州大学“三创营”众创空间大力实施“00后启航计划”,通过赛事遴选、线上线下培训讲座、开展资助评审等,大力培育孵化0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苗子和大学生初创项目。加强与高校双创学院的对接沟通,召开广州大学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圆桌会议之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圆桌会,助力打造大学城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教育部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广州大学城5所高校入选,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人才库、导师库、项目库”建设,目前人才库已纳入超过600名专家、导师库纳入超过100名专家、项目库涵盖近1000个项目。

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位于小谷围岛上的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担任番港澳同心联谊会执行秘书长的香港青年林广健穿梭来往,忙个不停,每逢节点,就有一个个活动创意从这里出发,串联起一位位在番禺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写春联包饺子谈愿景,种下浇灌“同心林”,创作歌曲《我在湾区遇见你》……林广健说,“大湾区是一个广阔大舞台,青年人大有可为。正如大家一起创作的歌曲所唱,“让我们一起携手,一起拥有,一起奔跑,一起攀登,一起创新,深度融合有你有我,筑梦架起新的彩虹。”服务港澳青年之余,他还兼职送过外卖,这是他深入了解湾区城市的一扇窗,也是港澳青年湾区逐梦新方向的探索。”新业态里有广阔的机会。出生于1992年,2012年从香港到内地发展,在广州升学、就业、创业,在这里组建家庭、打拼事业,广州成为他的第二家乡。林广健说:“作为一名普通香港青年,有幸见证粤港澳大湾区成长,也成为受益者。2018年,在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读硕士,虽然那时的我在内地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但初到广州还是有一种陌生感。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广州各区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为包括我在内的香港青年提供了崭新机会,我也因此和番禺结下不解之缘。过去几年,我积极参与市级、区级的港澳青年活动。比如红色文化寻根之旅、港澳青年新春环湖跑等,在活动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内地和港澳地区的朋友。因为有了朋友,我开始感到自己在这个城市里并不孤独。番港澳同心联谊会成立,我有幸担任秘书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青年委员会有两个使命,一是让港澳青年能在内地安心、畅心发展;二是吸引没有来过内地的港澳青年迈出来内地看一看的‘第一步’。因为我更明白港澳青年需要什么,所以我们吸纳有抱负的港澳青年加入我们青年委员会,以港澳青年服务港澳青年。新业态也可以成为港澳青年湾区逐梦新方向。”有不同社会需求,就有不同岗位。在任何岗位上,靠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可以实现生活幸福与人生跃升的目标。俗话说“先安居,后乐业”,林广健说:“广州给我的感觉是包容性很强,又是一座深厚文化底蕴和极具活力的一线城市、门户城市,这里生活工作很方便。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你的朋友圈都在这里编织起来,你会发现你已经离不开这里。我喜欢交朋友,在这里拥有很多年轻伙伴,包括内地朋友、港澳朋友。有了朋友圈之后,就感觉在这里有一个根基。我和父母、朋友常常说,现在不是去广州,而是回广州。广州已经成为我骨子里认同并喜欢的第二个家乡。例如我们在春节举办过写挥春包饺子的活动,在五四青年节举办过港澳青年填词作曲活动,让港澳青年自己作词作曲拍MV,最后创作了《我在湾区遇见你》这首歌曲。我们现在已经有近百位在番禺生活、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会员。希望通过青年委员会这个平台,切实将港澳青年凝聚起来,培养起来。因为,港澳青年对国家是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同的过程,我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工作能让广州成为港澳青年的家,让广州、让大湾区城市成为港澳青年的第二个家乡。快速发展的祖国内地是香港有志青年施展抱负的巨大舞台,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机会遍地。对于香港青年来说,这里天地广阔、市场广阔、未来广阔,无论是读书深造、创业发展,还是从事其他行业、工作,这里都有大机会,关键在湾区青年能否抓住机遇。港澳青年除了要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外,还需要多到内地看看、了解政策。我相信,机遇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港澳青年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肩负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使命。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唯愿我们不忘初心,饮水思源。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发展共命运,我们的青春才会在大舞台上闪光。

南国学府世无双(周钢浩摄)


广东药科大学(周钢浩摄)

        广州大学城中心湖文化广场(高幼衡摄)


社会治理

统筹协调提高城乡环境品质

创新设立“最小服务应急单元”

小谷围街将四村一居划分为69个网格、176个最小服务应急单元,负责和协助开展辖内人屋纳管、消防安全、反电信诈骗、环境卫生、交通安全、河涌治理、来穗人员服务等多项网格工作。同时,将“城中村”基础信息大排查、开展消防安全“扫街”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和不定期“回头看”检查、无证照经营行为发现告知、社会面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防控等工作融入细化到日常巡查工作。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建立居民交流微信群、人屋动态一览表、网格工作月报周报以及隐患备案入档等方式逐步共享、交换网格化和人屋基础数据信息,不断完善“硬核”物防技防和创新工作机制,目前已组建交流群176个,服务人数达8800人以上。下沉吸纳广州街坊、出租屋主、二手房东、来穗人员等,广泛链接导入各方社会力量,在消防安全、反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安全和社会面治安防控等方面增强共建共治的合力。小谷围街推广“人人都是网格员”,现已发展24名(其中四个城中村各5名、星汇社区和公共区域4名),社会身份主要是屋主、二手房东、物业经理、社区保安以及村委工作人员。20231月至6月,69个基础网格上报各类事件共1994宗,已办结1994宗,按时办结率100%

玉带环珠(郑树强摄)


实施出租屋按消防安全等级挂“红黄绿”牌管理制度

20227月开始,小谷围街推行出租屋安全管理新模式,在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的基础上深化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开展出租屋“红黄绿”码安全评定、召开屋主会与屋主约谈会、开展“红黄绿”码挂牌行动和加强后期跟踪落实闭环机制,旨在动员屋主自查自纠及时整改隐患,提升出租屋居住安全系数。截至20236月,北亭村共挂牌341栋,钉挂“警示级”红牌5栋,黄牌329栋,绿牌7栋,无需挂牌出租屋有675栋,挂牌行动后,红牌整改共56栋,24栋为黄牌等级,32栋无需挂牌。当前较第一阶段红牌整治率为92%

推动成立房屋租赁管理者协会,积极探索出租屋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积极搭建租赁管理者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推动成立出租屋租赁管理者协会,推进出租屋行业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小谷围街重视保护城市绿地建设成果、维护城市生态景观风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升绿化景观,建设大学城生态宜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星光下道绿化美化、优化中心湖环境提升、珠江沿岸绿地生态修复、推进“小微绿地”建设全面推动大学城绿化环境提升,同时启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等,引导校地领导共同参与,聚集广州大学城植物学、生态学、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等领域专家学者成立大学城生态环境智库,为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完成星光下道等重点区域景观提升工作,提升面积约3500平方米,种植乡土树种约600株,更换时花约1145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4.3万平方米。同时,因地制宜指导各村确定“四小园”建设点7个。巩固“厕所革命”成果,高效完成3467户厕所摸排,完成率100%

以“小积分”驱动“大治理”。小谷围街北亭村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通过量化积分形式鼓励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务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在“爱番禺·爱北亭”小程序信息化数字平台,增设推广运用积分制管理平台,进行积分采集、评议、兑换奖励等相关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和积分手册,对加减分事项实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一年一核算,将“积分”转化成群众的自治力和创造力。目前,已顺利开展积分采集10余次,开展积分评议7次,北亭村参与积分的人数达2042户(覆盖率超过99%)、5217人(含未注册常住人口),积分制逐步成为区、街、村三级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融合传统文化、本土特色、民风民俗,联动大学城高校打造彰显文化内容、融合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大学书香”品牌活动。包含广州大学城“书香草坪”音乐会,“环保为题,花做文章”鲜花共享行动试点工作、医学健康科普·卫生惠及民生专项公益活动、大学书香讲坛暨“印象小谷围——考古发现与历史记忆”专题讲座、“听你说”倾听主题文化集市等,提升“大学书香”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联动广州美术学院全力打造穗石村新型文化空间试点工作,搭建文化服务平台,为村居提供更多优质、多元的文化服务。

经过10多年发展,小谷围迎来了华丽蜕变——从一个静谧的江心农耕小岛,变成一座人文荟萃的大学城。如今,在面积17.9平方公里的小谷围岛上,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使这里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科创与人才资源最为集聚的“宝库”之一。

小谷围换绿装(郭锦华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