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时尚番禺——番禺之色:沙湾飘色和市桥水色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1-11 17:21:07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番禺之色:

沙湾飘色和市桥水色


色,在新华字典中的其中一个解释为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如颜色、色彩。而在番禺,“色”有另一个解释:

飘色”。


沙湾飘色与市桥水色

说到飘色,不少人都会想起今年三月三在沙湾古镇举行的沙湾飘色巡游活动。

色”是珠三角地区一种特有的民俗,在番禺,有沙湾飘色、新造马色、市桥水色等名目。其中,在今年三月三大放异彩的沙湾飘色,更是为沙湾古镇引来了超过4万游客,线上直播也都吸引了百万流量,真正做到了万人空巷。

沙湾飘色的“飘”是指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色”的原意是饰,即装饰的意思,指精心巧妙的伪装。在结构上,沙湾飘色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色柜,即活动小舞台;二是色梗,即支撑用的钢枝,上面还有一个设计隐蔽的坐兜,可以将演员固定;三是扮演“色仔”“色女”的演员。一般来说,表演者站在色柜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在于,色仔色女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以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给观众以飘然欲仙的观感。飘色融合了多种民间艺术,有飘、巧、精、艳四大特色。

沙湾飘色是一项汇合了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的民间艺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喜庆时节沙湾会由“阿公”牵线,在村里举行“出色”活动。所谓“出色”,过去叫“菩萨游街”。在菩萨的生辰或忌日,村民表示感谢与纪念,把菩萨从庙里请出来巡游,巡游中有人扮成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这便叫“色”。色的载体是什么,便叫什么“色”。在水中进行的称“水色”,用马乘载表演的称“马色”,有的村只靠自己行走的,称“地色”。

沙湾飘色作为番禺地区的一张出名的文化名片,每当提到“飘色”,大家都会直觉接上一句“沙湾飘色”,然而当年同样墟冚的“市桥水色”已经湮没多年,做资料搜集时,我问了好几个年近古稀的当地人,都称自己没有见过实际的市桥水色。

近年来有景区重现水色巡游活动,虽然规模不如原版,但也趣味十足


辉煌一时的市桥水色

市桥水色,顾名思义,就是水乡民众在河涌上“出色”,即在水上扮演人物故事。据记载,市桥水色约始创于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前后,是民间奉祀天后神的一种诞会文化。创始之时,村民用大船载天后神出游水上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天后是女神,所乘大船改装成凤鸟形状,又称“凤艇”。

根据清代进士檀萃在《楚庭稗珠录》中的记载,市桥水色“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于五日为盛会。庚年之夏,番禺石桥村人(石桥即市桥)醵万金,制凤船长十丈”,可见市桥水色规模的盛大。

市桥是番禺界内有名的水乡,清代时期的市桥,渔民的数量并不在少数,市桥民众以经商、捕鱼以及农桑、线布、薯莨为生,经商的商人也要通过码头往穗城进行交易,所以当地有不少天后的信徒。在当地,更有不少关于天后显灵的传说,足见民间对天后的崇拜,水色也成为了村民向天后表达虔诚信仰的重要活动。传统水色巡游以一坊或一姓为单位,各自集资进行筹备,每坊出色一两板或三四板不等,丰俭由人。如某坊决定参加出色,即用红纸写明本坊出色的名称和板色数量,张贴于通衢大道公之于众,称“标红认演”;出色前,若发现某坊不打算参加,别坊即用白纸写上顺口溜或诗句,催促其筹备参加,叫“白帖催色”。这种互相推动、争相显耀的习俗,也说明了市桥水色在当地的群众基础。

市桥水色规模盛大,组织结构复杂,兴办一次并不容易。资金方面,和沙湾飘色不同,没有“太公公款”拨钱,因此筹办一次并不容易。根据当地民俗学家介绍,市桥水色从清代中叶开始盛行,每60年进行一次,最后一次“出色”距今已超过200年。市桥水色用扎牢的杉排为浮架,前后以彩艇牵动,杉排下四周系着巨石板坠沉于水下数寸,使杉排浮于水面而不露,色梗紧附排上,扮色者或坐或立或作飞腾状,随排缓缓移动,其人物仿如出自水中,浮行水面。和飘色一样,水色的表演节目同样也是以传统民间故事、戏曲神话为主,但对比飘色会更突出“水”为主调,如《水漫金山》《水淹七军》《八仙过海》等,表演的时候,每张木筏都是一个节目,木筏之间紧密相连,布景华丽,光艳夺目,粼粼波光中,色柜中的色仔色女们仿若翩飞在水雾中的仙童仙子,装饰华丽的色柜则犹如海市蜃楼,奇瑰动人。两岸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再见,市桥水色

市桥水色的“出色”有其既定的路线,船队从市桥河临海处的天后庙出发,西行至东涌,船队入涌巡演,折回后继续西行,至龙津返回,再入西涌。这条路线单程有四五里水路,巡游过程声势浩大,民众在“天后诞”当日两岸观赏“水色”,节日气氛比农历新年还要浓厚。水色规模浩大,甚至吸引江浙一带的达官贵人从水路入市桥观景。当时市桥河还有“平安码头”和“大码头”两处可供登陆,改革开放之后,这两个码头已经失去原来的作用,最终被封于现代长堤之下,静静地沉入以往的繁华旧梦。

为了写稿,我去了东涌一带,如今,此处已经归属南沙区,与番禺再无关联,走过东涌桥,临江远眺,风平浪静,艳阳如火,好像再也无法再见曾经万人空巷、八音锣鼓喧天的水色盛景。

旧梦不再,不过,听说近几年,宝墨园也在十月重启了番禺水色巡游活动,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凑个热闹,感受一次属于市桥水乡的氤氲美梦呢?

在水色表演中,年仅3-8岁,容貌靓丽、精明乖巧的色仔、色女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起,由隐藏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凌波微步、飘然欲飞的效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