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文化走廊——大石街非遗文化——古琴艺术(梅庵派)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1-12 11:18:20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古琴艺术(梅庵派)

文、图/李汉杰

市级名录。梅庵派古琴艺术是民国初年崛起的一个新兴琴派,起源于山东诸城派,创始人为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较为有影响力的有南通梅庵琴社、镇江梦溪琴社、合肥梅庵琴社。20世纪50年代之后梅庵派流传到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各地。20世纪80年代随着梅庵派大师程午嘉移居广州,梅庵派在广州地区开始了传承与发展。

梅庵派虽由山东诸城琴派演化蜕变而成,然而琴学理论和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琴谱方面,1931年出版了《梅庵琴谱》(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琴论,详述形指法以及律学等;下卷为琴谱,含14首琴曲)。其所指的旋宫转调与其他琴派有显著区别。在艺术特色上,与古琴诸派讲究“清、微、淡、远”的意境不同,梅庵派吸纳了民间音乐、西方音乐的元素,有独特的句法与灵活的节奏。演奏时吟挠幅度较大、讲究点拍,音乐效果呈现绚丽、缠绵之态。代表琴曲有《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等 。现有区级传承人程久霖。

程久霖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琴会龙华”上海徐汇中国古琴系列活动•古琴世家子弟和全国中青年琴家演奏会,会上进行琴曲演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