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文化走廊——大石街非遗文化——大石灯芯草制作工艺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1-12 11:25:3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大石灯芯草制作工艺

文、图/李汉杰

区级名录。灯芯草是大石三宝之一,别名灯草、水灯芯、秧草,是昔日大石地区(包括洛浦街)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明清时期,大石地区已出现大型灯草专业交易市场——灯草市。20世纪70年代,该工艺成为番禺县土产进出口公司拳头产品之一。不少农户以制作和出卖灯芯花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直至今天大石地区仍有许多本地居民以此为生。

大石灯芯草的加工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多数由妇女来操作。她们视其用途而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用于点油灯,将草晒干后,取其茎的中心部分,割出的灯芯长约0.5-1米,用红纸包成一扎;二是药用,具有清热利尿、消炎、安神镇惊功能,将削脱的茎壳反复卷折成一寸来长,再以灯芯缠绕捆扎使其稳固,编成灯芯花;三是用于制作灯芯草工艺品。现有区级传承人梁强、何杏珍、范翠燕等。

20世纪50年代大石村民正在制作灯芯球--选自《番禺百年图鉴》(大石街文体中心供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