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文化走廊-读书-读《东西交汇看澳门》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8-07 10:11:2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读《东西交汇看澳门》

文、图/廖博思


因着在澳门求学的愉快时光,我对澳门的文化及历史有了极大的兴趣。这次读的是时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的综合性文集《东西交汇看澳门》。

早在初夏时,我便在深圳图书馆听过吴志良主席分享的“澳门在构建人文湾区中的作用”讲座,当时,我便对他口中的澳门迷人独特的多重文化认同背景很感兴趣,也正是带着这份好奇,我开始了《东西交汇看澳门》一书的阅读。

无可否认的是,作者吴志良有一双探索的眼睛,他从东方、从西方、从澳门的方方面面进行缜密的扫描,审视着视野的一切,而这也清晰地体现在本书中。

澳门作为中国看、世界看澳门的一扇窗口,曾经为中西文明的沟通起过重要的作用。”吴志良在书中说,因此,“从澳门看中西文明早期的碰撞和交融,不无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在《东西交汇看澳门》一书中,吴志良从澳门的社会经济、政制法律、宗教文化,以及历史研究等角度着眼,点出在东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过程中,澳门“华洋共处分治,两个社会共存并进,其包容宽容之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澳门几百年来就是在这样一种“双轨单行”或叫“一地两制”的模式中发展。这是澳门特有的“澳门模式”。

在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作者在其中详尽论述的他对于葡人据居澳门这段历史的分析。对于葡人是如何据居澳门的,长久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有说是葡人借地晾晒贡物的名头而逐渐据居澳门的,也有人说是葡人贿赂当时的中国官员而被允居留澳门的,还有人说是因葡人讨伐海盗有功而被中国皇帝赐予澳门作为居留地方。而吴志良则从另一角度分析葡人能据居澳门的根本原因。

他在该书中指出,由于葡人当时在澳门“筑寨立室”进行贸易,对广东地方当局有其互利性,因着万历年间,明朝廷由原本推行的“两税法”改成“一条鞭法”税制后,南方财政负担沉重,海上贸易有利可图,对缓解地方财政困局助益甚大,但须管制;同时,由于海盗活动甚为猖獗,加强海防也有必要,而葡人手上既有矜贵的舶来货物,又握有较为先进的船只及武器,能作为政府的“血包”及编外军抵抗外敌——葡人据居澳门后,明廷尤其是广东当局曾有一番争论。在1564年葡人协助广东当局平定柘林水兵叛乱后,策划这次平乱行动的广东总兵俞大猷向总督吴桂芳提出水陆夹攻,“与之大做一场,以造广人之福”,然而,吴桂芳则采用进士霍与瑕的“上策”,“建城设官而县治之”“以汉法约束之”“资贸易以饷兵”“得澳门为屏卫”,不“使香山自为守”,“以柔道治之,不动而安,诚策之得”——是以明清政府一直视澳门的葡人社群为一个特殊的番坊,在葡人也遵守明清律例的大前提下,依本国的法律和风俗习惯进行自治,与华人和平共处,甚至通婚生子,因此葡人才得以在澳门居留下来——换句话说,葡人的据居既证明了明清朝廷的自大短视,又展示了当时广东政府面对潜在侵略者的贪婪羸弱。

吴志良的观点确实是新颖的。试想,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如果葡人不是遵守当时的中国法律,双重效忠,与华人和平相处,葡人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据居澳门,相信都不可能长久的。

不过,这又让我想到,难道仅仅因为外国入侵者“遵守本地律法”,他们作为侵略者的身份便能有所转变,便让其得以合理地在当地扎根、渗透,直至据居吗?明清朝廷及广东当局是否为其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埋下了一个屈辱底色的伏笔呢?

这让我想到“德兰诺瓦”事件。1784年,独立后不久的美国向中国示好,派出 “中国皇后”号商船,828日,此船抵达广州黄埔港,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两国之间交往是和谐的,直到1821年广州府番禺县盱眙籍知县汪云任,判处美国商船上肇事的水手德兰诺瓦绞刑,两国之间才产生了第一次严重的冲突。此事震惊海内外,史称“德兰诺瓦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依然能引起中外政法学者的热议。

而在此后,广州则取得反英军入城斗争第二次胜利。1847(道光二十七年),英驻华公使、商务正监督、香港英军总司令德庇时以佛山群众殴打数名英人为借口,率英军千余人,偷入虎门,直闯省河,泊于十二行附近、向耆英提出入城、租借洲头咀、拓展商馆地、惩办佛山殴打英人的群众等蛮横要求。当时,由于广州人民的斗争,英方没有得逞。两年后,英军再度以武力威胁,把兵船再次驶入省河。广州各乡社学勇10万多人齐集在珠江两岸示威,迫使文翰放弃入城要求。

当温顺的探险者、商人褪下伪装,摇身一变成为侵略者,明清朝廷所坚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为了一个嘲讽的注脚,而广东当局自以为是的“以汉法约束之”的“上策”也变成了一纸空谈;葡人所谓的双重效忠,或是互惠互利,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层如露雾般的遮羞布罢了,阳光之下,面目依旧狰狞。

《东西交汇看澳门》一书收录了吴志良的三十篇文章,记录了作者对于中葡关系的澳门文化的思考,以及澳门的华人和葡人以多元且和谐的思维方式融合共存的社会发展过程。考虑到该书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当中的不少观点在现今看稍显过时,但相信你会认同他的探索精神,并从书中得到启发。



东西交汇看澳门.jpg

《东西交汇看澳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