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资讯 > 番禺侨讯

番禺人物-辛亥革命的“吹鼓手”黄世仲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8-07 11:04:23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辛亥革命的“吹鼓手” 黄世仲

/林干 图/恺麟

    1999515,广州芳村东漖西塱大桥村,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黄世仲事迹陈列馆建成开幕开幕当天,香港大公报出特刊,广东电视珠江台进行了直播,报导典礼仪式的盛况。著名的华侨报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清末时期的文坛巨匠,辛亥革命的“吹鼓手”黄世仲尘封多年的事迹终于再见天日。但是,许多到现场参加典礼的嘉宾未必知道,芳村东漖西塱大桥村昔日是广东番禺茭塘司崇文二十四乡西塱大桥村,黄世仲,其实是妥妥的番禺人。

黄世仲.jpg

黄世仲

01.jpg

黄世仲事迹陈列馆

黄世仲事迹陈列馆.jpg

黄世仲事迹陈列馆

    黄世仲,原名小配,号禹山世次郎。1872年生广州芳村东漖西塱大桥村。早年,黄世仲的父亲是一个菜农,经常挑菜往佛山卖,往往把瓜菜寄放在一位造纸坊老板家中,长期交往两人成为老友,知晓老黄诚实,老板收其在厂打工,后又将纸厂交其打理。

 黄世仲儿时常随父兄看戏,常常全神贯注戏中剧情,回家后,就能向旁人讲述剧情。12岁,就随父到纸坊帮忙。13岁入读佛山书院。1890年,到兄长伯耀在番禺麦村开设的私塾中担任助手。当年与麦村一女子麦氏结婚。几年后,与兄长伯耀等一起赴南洋吉隆坡、新加坡等地谋生。起初,在一间赌馆任文书,同时为一些华侨团体担任义务文书。黄世仲喜欢写作,业余便为侨商邱菽园所办的维新派报纸《天南新报》撰文。他的文章思想深刻,也颇有文采,被邱菽园看中,19027月,正式受聘为该报主笔。此时的黄世仲意气风发,在《天南新报》写了多篇爱国、强国、反封建政论。如1902731日,发表了《论广西矿务不宜给法商办理》。81416日发表《三纲毒》,指出君臣、父子、夫妻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829日,发表《论蔡公使要求警察署捕解留学生事》,谴责清廷驻日公使要求日方拘捕递解中国留学生。910日发表《论樊增祥陷宋伯鲁永远监禁》,谴责樊迫害维新人士。104日发表《论自立》,由人之自立谈到国之自立。1024日发表《论平满汉之难》,讨论了消除满汉界限的问题。108日发表《办报馆爱国之责及其立论之要》。1118日发表《梁廷栋、刘锡鸿为中国大阻力合论》,对刘廷栋阻派留学生、刘锡鸿阻建铁路提出批评。1229日发表《体制革命说》,认为对封建国家制度改革是历史必然,等等。

 清廷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后,黄世仲心中愤懑。此时,为了争取更多的华侨支持革命,与孙中山并称“反清四大寇”的尢列到南洋宣传革命,黄世仲转而接受了革命派的主张,加入了尢列在新加坡组织的兴中会外围组织“中和堂”。看到黄世仲革命抱负与写作天才,尢列推荐他到香港陈少白创办的革命报纸《中国日报》任记者。19034月,黄世仲回到香港。

此时广州《岭海报》主笔胡鸿鶚(胡汉民之兄)借洪福全反清起义被镇压失败事,在报纸上攻击革命排满为大逆不道。黄世仲与同仁陈诗仲一起,在《中国日报》上撰文痛斥,论战月余。

 春夏间,黄世仲的长篇政论《辨康有为证见书》在《中国日报》上连载,对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驳。此文还早于章太炎对康的批驳文章。这一年冬,《辨康有为政见书》在香港出版成书。此时,黄世仲还是《中国日报》的注册督印人。

    1904年,郑贯公在香港先后创办《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这两份报纸与《中国日报》合称三大革命报刊。黄世仲跟随郑贯公先后任该两报编辑、记者。以笔名“黄裔”“辕孙”等发表了多篇评论广东时政的文章。

 19056月,郑贯公在香港创办《唯一趣报有所谓》通俗小报,黄世仲参加编辑、撰稿,图文并茂,庄谐并见,深为读者所喜爱。黄世仲最为拿手的是小说,这也成为他与清朝统治作斗争的锐利武器。他在香港创办了《中外小说林》杂志,自己创作了十几部中、长篇章回体小说,揭露晚清的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官场堕落、豪绅糜烂,并开展与保皇派的斗争。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日本三光堂出版的16回本《大马扁》,主题是批判保皇党主将康有为。小说把这位“南海圣人”写成一个不学无术、虚伪狡诈的大骗子,揭露他“保国保皇原是假,为贤为圣总相欺”。小说紧密结合现实斗争,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黄世仲是在革命党人与保皇派交火的背景下来攻击康有为的,难免采用一些低毁谩骂的手法,对康有为的变法也一概否定,这在今天看来不无偏颇,但在当时,对于揭穿改良派堕落面目及认识其消极作用是有一定帮助的。黄世仲所写的小说中,富于革命思想、影响最大的当属以太平天国为题材的《洪秀全演义》。这部演义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始连载于《有所谓报),后因该报停刊,移载于《少年报》上,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完成54回。据黄世仲自序所说,他从小就听到长辈谈论太平天国之事,长大后,在广州又遇上一位在太平天国侍王幕府的旧人,知道更多“天朝”的事。他将收集到的旧闻,积三年写成是书。在清朝统治之下,洪秀全被称为“逆“匪”,而黄世仲却在公开出版物上尊称其为“洪王”。他的目的不在于叙述历史,而是用以寄托自己的思想,直接为武装反清的民主革命摇旗呐喊,甚至将太平天国运动描绘成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例如,书中借游金陵的美国人赞美太平天国,说“金陵政治与外国立宪制相似”。尽管在现代人看来,这本书在政治、艺术上都有不少缺点,但在宣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促进人民觉醒、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上,有不可低估的进步作用。一向傲岸自高、不屑留意于戏曲小说的章炳麟,阅看《洪秀全演义》稿本之后,也欣然为之作序,说是“洪王朽矣,亦思复有洪王作也!”寄希望于以重塑洪秀全的艺术形象唤起民众革命。《洪秀全演义》由《中国日报》印成单行本问世后,风行省港澳,成为当时的议论热题。另一本小说《陈开演义》,以在广东轰轰烈烈的洪兵起义为题材,与《洪秀全演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世仲小说《洪秀全演义》.jpg

黄世仲小说《洪秀全演义》

这年9月,潘达微、高剑父等在广州西关创办《时事画报》,黄世仲在该报推出四十回长篇小说《廿载繁华梦》,揭露满清官场的黑暗腐败。10月,黄世仲加入香港中国同盟会,被选为交际。

廿载繁华梦.jpg

《廿载繁华梦》

    19065月,黄世仲主编《少年报》。黄以“棣”为笔名,发表多篇评议两广及国内时政的文章,尤其集中关注了粤汉铁路总公司的历史发展与现存矛盾,并连续发表了包括结论在内共十六部分的长篇连载评论《岑春煊》。

    1907年,黄世仲继续以“棣”为笔名发表多篇评议国内时政的政论文章、故事、剧本。5月,与其兄一起在广州创办了《广东白话报》。是年春夏间,黄世仲参加了由报界志士组织的“优天影”剧团,用戏剧宣传革命,社会上称为“志士班”。10月,黄世仲的连载小说《廿载繁华梦》在广州成书出版。12月,与其兄在香港创办《社会公报》,以“世”为笔名,发表了多篇政论时评。是年,黄世仲编写的长篇章回小说《镜中影》(现名《西太后李莲英艳史》),被英国博物馆收藏。

    19082月,香港同盟会机构改选,黄世仲当选为庶务。是年夏天,他的30万字长篇小说《洪秀全演义》在香港成书出版。12月,长篇章回小说《宦海潮》在香港成书出版。是年,他以“世次郎”笔名写的30回广东历史小说《南汉演义》,在香港《世界公益报》上连载。

    1909年,他以“世次郎”的笔名,撰写近事小说《朝鲜血》,讴歌了韩国志士的抗日斗争。是年,陈炯明加入同盟会,在香港结识黄世仲,两人结为换帖兄弟。

黄世仲还长于戏剧创作,曾与香港记者多人到澳门组织“优天影粤剧团”,所演多为新编时装粤剧,常寓革命宣传于戏中,时人称为“志士班”

02.jpg

黄世仲铜像

    1911年,广州爆发“三·二九”起义,他亲自参加了1911年“三二九”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黄以知情者之身份用笔名“世次郎”在《南越报》上发表报告文学式的近事小说《五日风声》,记述起义经过。对起义始末有生动具体的记述,具备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该小说11章,3万字,连载了五十多天。8月,黄的《吴三桂演义》在香港成书出版。

    1010日武昌起义后,黄世仲以同盟会香港支部联络员身份在广州设立机关,联系各地起义民军。他在《世界公益报》上以《指看京陷帝崩,武昌起义成功》为标题,翔实报道武昌起义及各地革命斗争的消息,轰动中外。在广东的清吏看到报纸大为震惊,以为北京已被革命军所占,宣统业已驾崩,遂于1911119日宣布广东独立。至广东大局将定,由于多路民军首领为中和堂成员,黄世仲电邀尢列回粤主持大计,尢列电复“一切听命中山”而奔赴云南联系蔡锷。119日,广东独立,各界推举胡汉民为都督。黄世仲与兄长在香港创办了《新汉日报》,自认总司理兼撰述员。1117日,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提出军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名单获各方通过,黄世仲任军政府枢密处参议。

    11月下旬,军政府成立民团督办处,以此机关总揽各地民军。刘永福任总长。12月初,广东各地民军陆续开入广州,共有51路队伍,近15万人。126日,各民军首领一起成立了“广东军团协会”,陈炯明任会长,黄世仲等任副会长。12月下旬,黄世仲接替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督办处总长。1221日,孙中山从欧洲经香港回国,召胡汉民随行北上。胡推荐陈炯明任代理都督。

191211日,上海《申报》刊登黄世仲为广东反清烈士史坚如铸铜像纪念的倡议。

    1月中旬,陈炯明与广东省议会就留驻广州的9万民军处置办法达成一致:遣散其中十分之三的老兵、非武装人员,发给三个月退伍金。两万派往南京,由中央发饷。两万编成工兵团,拆城墙修马路。两万编成警察、河警。

由于广东各界对粤督人选有很多不同意见,陈炯明曾言辞代督职,29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劝其留任。黄世仲与民军一些首领、同盟会员曾多次推举孙中山之兄孙眉任粤督,221日孙中山公开致电反对此议,同时孙中山又致电孙眉告知切勿接受推举。

    227日,石字营民军首领石锦泉被陈炯明枪杀。37日至12日,陈炯明开始以武力解散不听调遣的民军,王和顺的惠军、杨万夫的协军、关仁甫的仁军均被打败。陈炯明再次通电辞职,称朱执信、廖仲恺、胡毅生、陈少白、黄世仲均可有能力任粤督职。孙中山再次挽留。黄世仲欲辞广东民团总长一职,也未能如愿。

    31819日,陈炯明下令查封披露王和顺事件的《总商会报》、《公言报》、《佗城独立报》,逮捕报社总司理、编辑、记者。《公言报》和《佗城独立报》主办人陈庆琛(又名陈听香)一度逃港暂避,后又潜回,于46日被逮捕,10日下午被枪毙。4月初,陈炯明到西关黄世仲家吃饭,议事中不欢而散。49日,陈炯明通知黄前往都督府,即把黄扣押,加以“遇事欺瞒,辄敢舞弊营私,串通民军统领冒领军饷,私图分肥”“借石楼乡陈仲佳畏罪自溺一案,强压多人,供词需索,受贿愈万”等罪。

    425日,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后与胡汉民等返到广州。陈炯明以探亲为名不辞而别,避往香港。427日,胡汉民经正式选举任省都督。5月初,胡汉民未经审讯就以陈炯明原定罪把黄世仲枪毙。为历史留下了一个疑案。特别是1922616日陈炯明炮轰孙中山广州总统府的反叛行动,使人们更愿意重新审视黄世仲事件。

    以后,人们知道黄世仲的第二条“罪状”其实是他的弟弟黄灿所为。而第一条“罪状”应是强加于他头上的,起因只是黄不同意陈炯明对待反清起义军——民团的手法。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今天的学者仍有两种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其受贿之事未必确凿,但在民军与军政府之间,他的立场是有问题的。”蒋祖缘、方志钦等学者则认为:“民军与他军的矛盾是革命队伍内部矛盾,陈炯明以对待敌人的办法解决民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无论如何,黄世仲作为清末时期的文坛巨匠,辛亥革命的“吹鼓手”的历史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