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李瑞然这个名字?曾经以一人之力,靠一部相机,“与钩机赛跑”,速度式地记录了一个快速变化中的广州,所留下的多张“独家照片”,让大家记住了熟悉的广州。
记忆是一件大事情。据讲,人有三次生命,驾鹤之后,亲友记住他,他还活着,活在亲友心目中。清明行清,悼念先人,就是一种借传统习俗可以留住的记忆。好多年好多年之后,如果他还有其他方式被世人记住,那么依然活着。当有一天被彻底遗忘,那就是完全彻底地死掉了。一座城市,同样靠着记忆,留住城市文化曾经的存在,从而永恒。
广州曾经用“四牌楼”的方式,让人们记忆漫漫历史长河中应该记住的那些人。四座牌楼,分别叫做惠爱坊、忠贤坊、孝友坊、贞烈坊。惠爱坊要记念的,是自中原来穗,惠民爱民、行人德政的地方长官,如赵佗、韩愈、周敦颐等人,同属于历史上的“新广州人”。忠贤坊纪念的是历代地方贤良名流,如高固、杨孚、伦文叙,同属历史上的“老广州人”。还有孝友坊,表彰的是历史上孝亲爱友的人物,贞烈坊表彰的是贞节烈女,应该也就特定历史阶段的“道德楷模”,后两座牌坊刻下姓名的,都是身份地位很普通的广州街坊。四座牌楼的容量,每座牌楼能刻上名字有几十人,具体是谁?很遗憾,历史上的广州,同样要面对一个个大大的“拆”字,那时候没有照相机,更缺李瑞然老师这样每天“与钩机赛跑”的有心人,现能让人记住,只是现叫解放路的四牌楼这个老广州地名。
广州,作为国务院最早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能留下的历史文化记忆又有几多、还有几多? 记忆是一件大事情,这亦体现在全人类对之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启动了世界记忆工程,这是继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对于世界遗产保护传承的三大重要举措。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托起世界遗产的坚实基础,拆了的,不可追,记住则是必须的。如果不知怎么记住,那就想想李瑞然老师是怎么做的吧。活在广州,爱我广州,一切源于对生我育我这座城市的刻骨铭心的爱。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