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锚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定位,以“南拓提速创新轴、升级迭代新中轴、聚力焕新双经济带”为骨架,纵深推进区域联动发展,通过科研赋能、商圈提质、产业集聚,持续释放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打造兼具创新活力与产业实力的湾区营商新高地。

长隆万博商务区
南拓提速创新轴:科研变现“加速度”,激活创新动能
广州大学城作为创新轴核心引擎,集聚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5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58个省部级平台,年科研经费超110亿元,贡献全市1/5的技术专利,创新资源密度领跑湾区。目前,国家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湾区)启动建设,陆空一体化智能出行分中心落地运营,全市首个低空飞行营地正式启用,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转化通道持续畅通。
依托广州市“带方案出让、并联审批”改革红利,东西庄科技创新集聚区实现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智造创新园13753亩产业基地已入驻6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六成项目竣工投产,形成“科研突破—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高效闭环,为大湾区提供“科研最快变现”的营商样板。
升级迭代新中轴:流量变留量“强磁场”,汇聚高端要素
长隆、万博、汉溪三大商圈实现1.5至7.2平方公里连片发展,高端商业体同期落位,推动长隆万博商务区跻身 “中国商务区总部经济竞争力20强”“中国商圈TOP50”,并入选商务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优秀案例。目前,该区域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四上企业达600家,税收超亿元楼宇10栋,行业龙头集聚,总部经济效应持续凸显。
广州南站商务区以“站城融合”为抓手,40宗地块共416万平方米建设提速,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足球公园加快推进。作为“4高铁+4地铁+3城际”的交通枢纽,南站日客流高峰超过92万人次、年吸引客流5000万人次,依托庞大流量构建“站商旅空”一体化消费走廊,从“交通枢纽”升级为湾区“流量即留量”的营商客厅。
聚力焕新双经济带:产业集群“硬支撑”,放大竞争优势
南大干线、亚运大道东西并行,串联起经济技术开发区、智造创新园与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形成错位发展、协同联动的产业格局。沿线重点布局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生物医药和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29家上市企业、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构建起梯次成长的企业培育体系。
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推进产业、幸福、生态、人文和智慧“五个渔港”建设,三年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4.6%;灯光音响、珠宝首饰等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约半数、港澳地区约七成。双经济带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和要素集聚效应,持续放大番禺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转自番禺日报)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