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位居全市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位居全市第三。近年来,番禺区通过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加强精准化服务支撑、“量身定制”产业空间等措施,厚植企业成长沃土,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深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小巨人”企业中海达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市前列
“专精特新”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番禺区高度重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建立“政企联动”“聚焦重点”“深度辅导”“精准推荐”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市“两高四新”-省“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扎实推进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工作部署。
目前,广州市成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0家,番禺区47家位居市第3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3家,番禺区19家(占市比重15%,含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番禺区“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自动化与智能装备器材制造、节能环保、演艺装备制造、工程服务、软件服务、新材料、汽车零配件与服务、机床机械等领域。
据区科工商信局统计数据显示,47家“专精特新”企业在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亿元和8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总体用工规模近1万人;研发人员超过1000人。8成的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3%;近4成的企业研发投入比达5%以上。总体来看,番禺区“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出数量、资产、科研、就业、速度、效益全面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品牌响亮市场占有率高
番禺区“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创建了一批在国内、行业内叫得响的品牌,不少企业的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达30%-50%。
未来三年累计培育150家“专精特新”企业
2022年,《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出台,全面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明确,到2024年,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番禺区相应制定《番禺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尚在征求意见阶段),提出到2024年,力争累计培育500家优质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25家。支持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9月28日,番禺区首个“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将揭牌。
(转自番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