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创业者,聚力开新局。11月13日,2021年XGW-TED青年人才专场暨校地人才科技成果交流对接座谈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
区委副书记孙玥,副区长夏坚,区政协副主席、区科工商信局局长金丹华,广州市工信局、番禺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投资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广州大学城高校、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金融机构的青年人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加了交流对接座谈会,聚焦番禺区人才创新,交流创新创业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展望青年人才未来,一同为番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贡献青春和智慧的力量。
五年征途 “青蓝计划”助力逾500个项目落户番禺
随着决赛的火热交锋和如雷的掌声,作为“青蓝计划”的核心要素——2021年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圆满收官,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秒可科技、智慧海事、注塑模具内电容传感器项目分别摘得了冠、亚、季军。
2021年青蓝大赛自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共707个项目报名参赛,同比增长32.6%,其中高校创新创业组项目532个、港澳台青年组项目70个、海归人才项目63个、青年教师组项目42个,再度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都潮。
今年已是番禺区实施“青蓝计划”的第五年。五年征途,“青蓝计划”用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从番禺区“1+4”产业人才政策专项补贴,到2019年以赛代评全面升级,再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引才育才的“孵化器”,“青蓝计划”已累计吸引2000+项目报名,500+项目落户番禺区,育成30+小巨人及高新技术企业。这无不展现着“青蓝计划”以赛促创、人才引培的强劲动力,折射出番禺区人才高地的勃勃生机,可以说是番禺区科技创新强盛发展的真实写照。
集聚菁英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夏坚在致辞中表示,番禺区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发展扶持,形成了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好效应,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位列全市第一。2017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青蓝计划”,将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品牌赛事,累计引进青蓝项目581个,扶持资金约1亿元,总营收超过4.6亿元。在创新引领下,番禺区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7.96亿元、增长11.1%,增速位列广州第二,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番禺区将以广州大学城为智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高端产业集聚区。番禺区将进一步拓展科创产业空间,完善双创服务政策体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优化产业人才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挑大梁、当主角。
立足当前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座谈会上,正式发布的“番禺区优质应用场景需求及成果平台”,将番禺区优质应用场景、高校优质科研成果、企业优质成果采编成电子名录,面向社会推广科研成果、发布企业技术需求,这不仅使番禺区校地优质成果跃然“纸”上,更有效地搭建了校地成果展示、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的桥梁,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番禺区及大学城创新引领功能,持续深化校地协同科技创新。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嘉宾和高校00后代表,共同见证了2022年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00后启航”计划的启动。该计划将聚焦广州大学城在校学生和初创型科技项目,以青蓝大赛为抓手,设立大赛初创组,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同时结合场地补助、股权跟投等措施引才、留才、育才,激荡番禺区新生力量,培育番禺区未来创新创业生力军。
校地融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座谈会同时也是“校地融合·智创番禺”2021番禺区第四期人才科研成果交流座谈会。会上,特别遴选了3个广州大学城高校内的科研项目进行路演。
到场的高校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番禺区对校地产学研融合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引导、服务力度也越来越大,番禺区的创新生态环境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
(转自番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