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旅游市场正处于在前旅游时期向新旅游时期发展的转型期,两个旅游时期的不同特征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反映出旅游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休闲度假类产品少、国际级大项目旅游产品少、资源活化不足、产品消费卖点不足、规划设计未重视核心规划等问题。近年来,番禺区通过实施乡村工程、推进重点景区二次开发、建立旅游示范区、促进旅游和文化结合,不断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旅游创业就业和扶贫富民取得一定成效,建立了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环境氛围。
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周末最喜欢去番禺度假,比市区绿化好、环境美,比郊区交通方便、餐饮可口。”越秀区新河浦居民刘女士表示,番禺已经是身边亲戚朋友短途出行的重要目的地,生态环境成为最基础的旅游资源。城市的PM2.5、PM10等空气指标,地面干净程度、空气洁净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核心吸引力,决定着游客对这个地方的喜好程度。
“长隆、科学中心等大家都很熟悉了,而且因为交通方便,去的次数都很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愿意到郊外休闲,这就把郊外的旅游带动了起来。要做好郊外旅游,需要在资源和环境配置方面有新的提升,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支付能力强了,对旅游配套的挑剔程度也逐渐加深。比如说番禺郊区原来的景点,大家跑出来随便看看就很满意,但现在如果不升级,不进行高端的规划,大家来一次,甚至来这个景区走到一半就不走了,回去跟其他的朋友一聊,就形成负面的口碑。城里和景区内管理到位,服务优良、环境优雅,这一直是强项,让城乡结合部也能提供给游客良好的感受,才是保护旅游资源的核心。”番禺区某环保类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赵先生认为,城乡结合地带垃圾胡乱倾倒、清理不及时,出现“脏乱差”会极大程度影响城市旅游形象。近年来,番禺区通过城市乡村综合治理、环境治理,有效改变了景区内外两重天的状况,使得城市乡村一样美、景区内外一样优。
巩固旅游创业就业成效
“报名了这个月的普通话考试,明年毕业就想在咱番禺的景区做解说员。”番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她最希望能去新建的展览馆或者博物馆做解说员。“如果没机会去博物馆,能去大景区也不错。”
小王的就业观念已经是许多旅游专业学生的样板。提升交通、食宿等配套水平,增强旅游和文化景点的吸引力之后,也延伸了产业链发展,增加了当地百姓和企业收入,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机会和空间。旅游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当地乡风民俗的形象。发掘高素质的本地人员在旅游业创业就业,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旺季的话光姜撞奶一天就能卖百十份,这边没有做旅游之前是不敢想的。”沙湾古镇某甜品店老板表示,景区的开发极大程度地带动了本地区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提升旅游社会环境价值
“番禺的地导都很厉害,不但普通话和英语标准,还个个能说粤语。”来自山西太原的小游客李佳琪对宝墨园导游的印象十分深刻。在番禺另一家著名景点长隆旅游度假区内,经常有有大学生来为游客提供双语志愿服务。多语旅游环境不仅可以描述旅游资源,而且可以建构旅游资源环境,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建设多语旅游环境更是对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特殊意义,从而提升番禺旅游环境价值。
近年来,番禺区对旅游社会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不但广泛开展形式丰富、语言种类多样的全域旅游宣传教育,让游客与番禺市民共享良好的全域旅游社会氛围,在实施惠民政策为代表的旅游扶贫富民方式也层出不穷。如今年“519”恰逢周日,我区的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宝墨园等多个知名景区都奉上了丰富的活动、精彩的节目,而且优惠力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