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番禺区 2019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余荫山房举行。番禺区内广彩瓷烧制技艺、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上漖龙舟制作技艺等9 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展演,与现场游客互动,展示岭南传统技艺。
本次活动由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番禺区文化馆、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番禺余荫山房旅游服务中心承办。活动现场包括《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展》以及番禺区部分非遗项目的展演和展示。活动还进行了区级非遗传承基地的颁牌仪式。
项目展演方面,广州市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南村镇罗边小学的民乐队、粤曲队和武术队分别为现场观众表演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和《校园欢歌》、粤曲《岭南英才传绣·翘》以及南家拳武术等节目。值得关注的是,活动非遗项目展示区还将番禺区内 9 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起来与现场游客互动,展示岭南传统技艺。这些非遗项目,既有国家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和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也有省级项目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上漖龙舟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和市级项目广绣,还有区级项目番禺灰塑、龙船头尾雕刻工艺、员岗飘色。
番禺是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之地、栖息之地。近年来,番禺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商旅融合为目标,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同时通过“星海艺术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在线上线下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多年来,番禺区文化旅游部门还联合教育部门,持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致力打造岭南文化传承高地,在区内逐渐形成了一批在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并陆续向在非遗教育传承方面成果突出的 12 个单位颁授了番禺区非遗传承基地牌匾。这些传承基地在粤剧粤曲、醒狮、广东音乐、飘色、鳌鱼舞、龙舟、灰塑、武术、乞巧、粤语童谣等传承教育方面有声有色,成为番禺进一步开展非遗传承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宣传文物保护理念、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平台。本次活动,将区内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古色古香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荫山房,并且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目的除增强市民群众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还以文商旅融合的方式,用岭南文化充实旅游景区,同时通过旅游业带动岭南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和发展。未来,番禺区将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风,充分利用番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位置的有利条件,探索更多文商旅融合的模式,提高“岭南古邑、粤韵番禺”在粤港澳地区的知晓率和美誉度,打造湾区岭南文化传承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