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家文旅部发文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番禺区入选。本次首批认定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从全国505个创建单位中经过各省严格初审选拔推荐,最终在全国96个创建单位中验收认定的。全国共有71个,我省只有两个,番禺更是广州市的唯一入选区。这对促进番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番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目前,全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包含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是全省的旅游大区、强区。近年来,番禺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依托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保障。
番禺区于2011年率先成立了区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年建立党政一把手领衔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今年,又成立了区文商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将文化旅游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各部门、各镇街主动作为,营造了“处处是旅游景区,人人是形象大使”的浓厚氛围。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制定政策措施。
高标准规划布局全区旅游资源,构建起东部“莲花山—海鸥岛—亚运城”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西部“沙湾古镇—宝墨园—龙湾涌湿地”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中部“长隆—万博—汉溪”现代游乐商贸旅游片区,北部广州大学城科普科教旅游片区的全域发展格局。
扶持龙头企业, 树立行业典范。
市、区两级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长隆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强景区服务管理,不断优化周边环境秩序,为长隆的旅游接待和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在长隆的辐射带动下,番禺区各主要旅游景区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全区呈现景区量多质优、产业体系完善的发展态势。
提升公共服务,“厕所革命”走在全国前列。
各景区增加了相应的旅游标识系统和配套设施。把“厕所革命”作为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将“厕所革命”从景区扩展到全域。2016-2018年,全区改扩建旅游厕所48座,其中2018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6座,数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名。
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提升番禺节庆品牌知名度。
依托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名人民俗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策划了番禺民俗文化节、莲花旅游文化节、余荫山房紫薇文化旅游节,省级非遗名录沙湾飘色、鳌鱼舞以及乞巧节、北帝诞、龙舟赛等一系列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品牌,成为中央媒体等报道热门题材。
弘扬美食文化,打造特色名片。
创新“粤菜师傅+岭南饮食文化”等模式,加强“粤菜师傅”培训,打造“粤菜师傅”文化品牌。规划建设中华美食城等一批美食文化旅游街区,全区现有约1万家餐饮食肆,连续成功举办7届广州国际美食节,“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美食文化已成为番禺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传承历史文脉,记住乡情乡愁。
番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涌现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拥有513处历史文化古迹,孕育了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鳌鱼舞等民间艺术,拥有以沙湾古镇为代表的一批古镇、古村落。
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融合发展。
番禺是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制造基地,灯光音响龙头企业集聚、行业居世界一流,红木家具蜚声国内外,依托这些优势特色产业,番禺加快打造主题鲜明、独具优势的特色小镇,形成极具人气的旅游目的地。
强化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
向社会征集确立“岭南古邑·粤韵番禺”全域旅游宣传口号,借助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等重大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建立南番顺旅游联盟,强化与周边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的旅游合作,共同举办“中国旅游日”等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