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 26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 > 义务教育领域

坚持公益普惠 力促均衡优质——广州市番禺区学前教育发展纪实

来源:番禺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1-05-21 16:36:37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成幼教之业,奠百年之基。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番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让发展红利惠及人民,把学前教育列入民生大计,加快构建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新格局。2011—2013年、2014—2016年,在广州市首期和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督导验收中,番禺区办园水平显著提高,学前教育事业快速攀高,均获得“优秀”等级第一名。2016年2月,番禺区被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017—2020年第三期行动计划中,番禺区再度发力,形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均衡优质发展的“番禺模式”。2019年2月,番禺区被省教育厅评定为广东省学前教育发展改革实验区,石碁镇同时被评定为实验镇。

  近年来,番禺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党的十九大“幼有所育”和“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积极应对城镇化发展、人口政策调整等带来的新挑战,以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健全立体化保障机制

  1.理顺机制,确保管理严格规范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增强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工作的权威性和力度,番禺区委、区政府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列为每月报告督办内容。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领导兼任组长。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教育、规划、国土、建设、消防、安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建小区配套园移交标准和办法,填补原来法规相对不明确、步骤流程不完善等漏洞。三是科学规划统筹。根据“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自2018年起,属于无偿移交政府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开办为公办性质幼儿园,如祈福智慧幼儿园、碧桂园翠山蓝天幼儿园等。

  在适龄儿童密集且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的中心城区、北片、华南板块等区域,科学整合存量资源,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和可用园舍,通过改建、扩建和挖潜扩容等方式增加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如番禺大学城幼儿园、南村实验幼儿园等。

  与此同时,区、镇、街28个部门联动扩容提质,推动村级园回收转制为公办园。如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南派园区,原名石楼镇南派幼儿园,属于村集体办园。2018年9月重新收回,确立公办园身份,重建时,根据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南派村投资100万元,番禺区和石楼镇两级财政承担了1000万元,番禺区还以30万元一个班的标准划拨资金扶持办学。同时,省一级幼儿园石楼镇中心幼儿园积极帮扶,引入先进办学理念。对于这类幼儿园,合同期至2020年前的,如期收回转制办成公办性质幼儿园;合同期至2020年后的,以“一事一议”方式,明确在2020年前落实转制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旧村改造规划村级公办幼儿园建设,2019—2021年,番禺区有21个旧村进行全面规划改造。番禺区委、区政府提前规划,同步配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根据规划分期分批推进实施,预期将新增2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加公办学位8400个。

  2.撬动资源,健全待遇保障机制

  一是盘活教师编制资源。自2017年起,为应对教师“二孩”生育高峰,番禺区新设临聘人员补充机制,2017、2018、2019学年分别核补临聘编制18、20、25个。2019年收回镇街园长编制81个,2020年增加编制80个,纳入区管校聘的人事管理方案统筹。二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同工同酬,形成了工资待遇指导意见和保障机制,实现了同级同类幼儿园专任教师薪酬水平逐步提升。自2016年起,番禺区每年安排经费120万元,建立番禺区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落实资格审查、聘用流动、职称晋升及工资待遇等项目的全程监管。将非编幼儿园教师依法纳入社保体系,参照区属幼儿园的标准,逐步提高公办性质幼儿园非编制教师工资待遇,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落实教师待遇;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提高幼儿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继续执行幼儿园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实施办法,逐步提高津贴标准。在集体办幼儿园任职的教职工,均可获得单位社保津贴补助每人每月1000元,个人社保津贴补助每人每月300元,生活津贴每人每月1000元。所有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职并持有相应任职资格证或岗位证书的教职工,均可获从教津贴每人每月300元,在同一单位任教满三年以上,可获得长期从教津贴每人每月600元。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吸引优秀人才,设立“优才津贴”,对幼儿园非编制人员,凡取得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副高)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非编制幼儿教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1000元的特殊津贴;对符合任职资格的非编制专任男教师,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特殊津贴。

  3.深化督导,建立科学督评机制

  一是强化督导评估。按照《教育督导条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番禺区聘请第三方开展学前教育年度发展状况评估,形成年度发展状况报告。将“十三五”学前教育、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纳入各镇街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综合督政内容,对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督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定期开展进园综合督导,把学前教育发展成效纳入每年镇街考核,并与年度绩效挂钩,促进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形成全面支持学前教育的强大合力。结合办园规范督导,每年开展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100%覆盖各类园所。按区域及幼儿园质量层次,划分学前教育责任区,建立了“大学区教研”和“园本教研”相结合的区域教研体系和保教质量评价体系。

  三是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落实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和《广东省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完善幼儿园督导评估制度,将各类幼儿园全面纳入评估范围,着重在安全管理、师德师风、家园共育等方面开展专项督导。

  四是推进制度建设和综合治理。指导全区幼儿园制订和完善幼儿园章程,探索“法律顾问制度”进校园,提高依法治园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建设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管理、优质资源推送、课程改革、家园共育等领域的积极作用。发挥学前教育学会和民办教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管理、评估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组建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承担调查研究、学术研讨、信息交流、培训咨询、视导评估等工作,为政府决策和教育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撑。

  二、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

  按照“50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的要求,番禺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经费投入,2017 —2020 年,全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分别为29699.69万元、36376万元、49534.84万元、54320.6 万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分别为7.17%、7.6%、8.48%、8.06%。

  1.加大投入,鼓励社会投资办园。一是健全扶持激励政策。2018年,制定《番禺区学前教育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涵盖经费奖补、教师待遇、学生资助、建设改造、等级达标、质量考核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扶持激励政策。近年来,番禺区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优先向学前教育倾斜,出台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补助范围涉及各类公办性质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照《广州市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实施办法》,提高各类幼儿园补助标准,自2019年起,区属幼儿园、镇街中心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月222元;集体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00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市一级及以上示范幼儿园每生每月200元,区一级幼儿园每生每月120元,规范化及以下幼儿园每生每月80元。二是探索创新办园模式。采取公开招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符合资质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承接管理政府产权物业的公办性质幼儿园,实施“两自一包”模式探索(即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及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公办园,在为本单位职工子女入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如开办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番禺附属幼儿园、广钢亚运城幼儿园等。对新建、回收、改建扩建的公办性质幼儿园,给予每班3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资金。

  2.分类扶持,保障普惠良性运营

  一是为了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番禺区打破认识藩篱,推动公办民办并举。二是根据《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番禺区财政性投入优先向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三是修订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标准,设立专项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四是分类施策,“四个统一”。番禺区针对园所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分类制定扶持政策,实现四个统一:一是各类型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统一。区属园、镇街中心园按每生每年2640元,集体办园按每生每年2400元执行,普惠性民办园根据等级参照执行;二是设施经费补助标准统一。对各类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均为每生每年700元;三是从教津贴补助标准统一。普惠性幼儿园非编制幼师从教一年补助每年3600元,从教满三年补助每年7200元;四是成长津贴发放标准统一。对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户籍幼儿均一次性发放成长津贴600元。

  3.积极挖潜,支持帮扶集体办园

  根据“村集体要履行发展民生公益事业的责任,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负责提供至少1个园舍场地用于举办服务本村常住人口的公办性质的集体办幼儿园”的要求,番禺区重点帮扶村集体办幼儿园发展,形成了发展网络体系。从2018年起,村集体利用集体用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并办成公办园的,区财政承担基建经费的60%,余下40%由镇(街)和村筹措。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承担村集体办幼儿园的运作保障。对规范化达标改造每班补助15万元,先行按照30%的比例拨付启动资金,完成改造后再给予余下奖励。

  三、开创高质量发展局面

  1.提升素质,培育优秀师资队伍。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培训。番禺区坚持“德育为首、学历牵动、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起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常态化、全方位地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及岗位资格认证,100%涵盖园长、教师、保育后勤人员及举办者。2017年,投入96万元实施“种子工程”,培养管理人才及骨干教师90人;2018年,投入98万元完成园长上岗证120人培训项目;2019年,启动学前教育本科提升计划160人培训项目;2020年,实施学前教育大专学历进修800人培训项目。目前,全区幼教工作者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6%。二是实施“优才工程”。对园长、教师、班主任等开展不同层面的培养,已建立10个“名园长工作室”和20个“名教师工作室”,区财政按照每年每个工作室5万元的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目前,番禺区共有教育部园长培训基地2个,省一级园17所,市一级园40所,数量居全市之首,区一级园164所,区一级以上优质园占比达到63.45%,区特色品牌园20所,规范化幼儿园121所,全区幼儿园达到规范化标准342所,占比97.16%,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番禺区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不懈追求。

  2.构建体系,迸发教研创新活力

  一是建立教研协同体系。番禺区以“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分级负责、政府奖励”为原则,区、镇(街)、村三级合力推进教研协同体系的建立,构建起覆盖区、镇街、社区(村)各类幼儿园的教研指导网络,并遴选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组成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立健全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广东省学前教育发展改革实验镇的石碁镇,把镇内幼儿园分为四大片区,每个片区设正副“片长园”,各片区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在“片长园”的带头示范下开展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各园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根据各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师资力量等条件,将镇内幼儿园分为七个教研工作坊,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遵循“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原则,园本教研管理从行政取向向专业取向转变,教研管理者带领教师开展合作教研,赋予了教师在课题选择、教研方法、教研方案调整上的自主选择权,并针对教师不同的教研需求和研究能力给予不同的帮助。同时,建立多元教研评价制度,变单纯的指标考核为指标与现场展示相结合,变“自上而下”的评价为教师与教研管理者共同评价,并运用教师成长档案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发展性教研评价。

  二是以教研促使课程改革。番禺区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和顶尖团队指导课题研究,建立完善“行政发起推动—园所内驱发展—专家引领示范”的课题研究机制。针对“园本教研体系的构建”“保教管理制度的优化”“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三个维度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形成了“打基础—促提升—建保障”分步式的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模式。

  如今,“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在区内蔚然成风,教育取向由“以教师中心”转为“以儿童中心”,幼儿游戏从“假游戏”到“真游戏”再到“好游戏”,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3.打造品牌,推动实现特色发展

  番禺区以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园”为目标,构建“区域文化地图”特色园集群,支持引导区内幼儿园研究传承番禺本土岭南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注重幼儿习惯养成的区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创设凸显文化特色、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游戏材料、教玩具和园所专用室。在区域的宏观引导和专家引领、名师带教等方式的影响下,番禺区已形成“园所有品牌、环境有特色、课程有品位、教师有特长”的区域化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

  北城幼儿园依据岭南特色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深度挖掘社区岭南文化资源的核心教育价值,把社区人文场景、社区场馆场景、社区自然场景融入课程,通过主题整合活动、社区场景活动和幼儿园场景活动的整合开发,把岭南本土文化课程升级为“基于社区传统文化资源的岭南特色课程”。课程模块从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特色活动三大内容拓展为园林建筑、传统工艺、传统节日、文学艺术、民间游戏、传统美食六大方面。

  东城幼儿园将园所场地按照攀爬类、平衡类、跑跳类、沙水类和情景类五大类,划分为“八大游戏活动区”(建构区、沙水区、运动挑战区、民间游戏区、骑行区、戏水区、艺术创想区、角色区游戏),并从管理制度、环境创设、教师指导与介入、师幼共建等角度为游戏活动提供支持,以此构建起“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课程”。

  石楼镇中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乐于想象和创造为目标,借助小组教学、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融合式编织活动、专题性项目编织活动、传统节日编织活动、社区编织活动,发展幼儿的编织技能,促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将原有园本课程中的编织特色活动,打造成“幼儿编织活动园本特色课程”。

  在番禺区“以创促建”思路的引领下,机关幼儿园的“科学特色课程”、沙湾育才幼儿园“飘色文化”、金海岸幼儿园“水墨画”、新造中心幼儿园“珠绣工艺”、祈福精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等一系列特色品牌项目成效显著,熠熠生辉。

  2020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申报”入围名单。参加本次评选的项目约600多个,广州市通过评审的有31个,其中番禺区9个,是广东省通过数量最多的区县级单位。此外,番禺区有7个单位的保教示范项目在本次评选中取得7个分类别中广州市的最高分。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目前,“公益、普惠、均衡、优质”的番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拼却汗水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下阶段,番禺区将进一步扩充公办学位资源,进一步增强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推动城乡一体、高位均衡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建设。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