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部分会计核算方面不规范。如水稻病虫测报等3项经费支出,只有领导一人审批,没有按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批,涉及金额13万元。二是资金管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往来款项挂账未及时清理,涉及金额89.63万元。三是,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接收三套拆迁安置房未登记固定资产账,隆基大街1套房屋重复入账,虚增资产35.95万元,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
1.针对部分会计核算方面不规范的问题,已经通知相关科室并再次明确要求所有支出要按照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同时要求财务人员严把审核关,确保不会再发生此类问题。
2.针对往来账未及时清理的问题,我办已提出相应的整改处理方案,对近期可以处理的往来款进行疏理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也经番禺区农业农村局5月28日召开的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作了相关账务处理。
3.针对固定资产未及时登记入账的问题,已联系业勤评估公司对上述三套拆迁安置房进行了评估,并于7月底登记入账。对重复入账的固定资产在5月已进行调账冲减处理。机构改革,合并后的单位在资产数量及品种类型都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已经组织人员对资产进行全面盘点。
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推广专项工作经费,年度预算为130万,年末决算为69.9万,执行率为53.77%,原因为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户购机积极性不高,本地适用的机具不在补贴范围内。此外,农技办未在年中及时调减预算,导致部分财政资金闲置。
一是番禺区渔情信息采集人员以基层一线渔业生产者为主,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信息汇总能力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因承包合同到期、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番禺区有部分采集点面临停产、经营权转换等问题,代替的采集点则存在养殖品种、生产方式差异等现象,一系列因素都会对采集工作的延续性造成影响。二是测土配方施肥专业技术力量薄弱。2018年区级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人员共有8人,其中只有2人是专职化验员,面对番禺区庞大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量,现阶段的技术力量队伍仍很薄弱。
1.优先筛选省市级龙头企业、水产良种场等稳定性好的企业水产技术员作为病害测报员、渔情信息员。
2.组织参加各种水产技术技能培训班,特别是市水产病害、渔情信息员培训班,使其熟练掌握水产病害的种类、病症、流行特征、诊断技术方法等。
3.提高病害诊断能力,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专家对病害测报、渔情采集点进行现场指导,提高病害诊断和防治技术。
4.适当增添病害测报、渔情采集辅助工具,提高诊断、采集准确性。
5.加强测土配方施肥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目前,番禺区农民群众对测土配方施肥认识还局限在一定范围,部分农户即使认识,但使用配方肥料的积极性不高。在种植上还普遍存在着化肥施用过量,特别是氮、磷肥偏施,有机肥小施或不施,不重视中、微量元素施用等不合理现象。
1.加大农业减肥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农业减肥培训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开展多种作物的测土配方肥效试验,普及我区大、中作物,将肥效试验成果通过农技人员入户宣传、日常科技下乡,派发宣传资料、墙报、广播、电视等的形式推广至千家万户。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中,由于生物和物理防治用品的投入较高,农民一时难以接受, 致使生物和物理防控技术在番禺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困难。植物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力度不足,企业对苗种检疫的自觉性不高,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风险较大。
1.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优势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举办区、镇相关植检植保人员的技术培训班,提高植检植保人员专业知识;制作红火蚁、薇甘菊等防控宣传短片,在番禺综合频道和TVB播放;以植检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宣传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植物检疫氛围;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宣传工作。
目前渔情信息采集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部分品种已经形成初步的数据库,但关于数据库该如何共享,并进行进一步推广使用未进行深入研究。
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加快制定信息共享实施方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