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区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工作,普查工业污染源约1.4万个,数量居全市各区之首,普查成果经广州市验收考核评为优秀,普查档案工作经验获生态环境部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介。为全面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我区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边查边用,深化成果应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严守普查质量生命线。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和溯源制度,编制20余项技术审核规范文件,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和质量控制机构,构建普查对象、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审核,技术机构会审、质控机构复核、区普查办核查的六级审核机制,先后开展3轮人工会审、2轮现场复核、随机抽查1.2万份表格,完成16个名录3.97万条信息比对和核实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和规范。
二是坚持边查边用,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将普查工作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第一时间为黑臭河涌治理、三线一单编制、村级工业原整治以及散乱污场所清理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结合普查数据应用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行业分布及结构特点、产业生产活动水平及污染物产排污情况等,提出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形成普查技术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
三是坚持与大数据相融合,绘制治污蓝图。在全市率先开发我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管理系统,将普查成果与现有的番禺环保“数字三期”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普查信息查询、地址定位、分类筛选、动态更新等功能,形成我区污染源信息GIS图层和分布热力图,助力工业污染源全面感知、智慧评价和精准管理。
(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