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目标,聚焦番禺“智造创新城”战略地位,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放管服”改革,扎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
一是强化环境准入,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通过“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手段,严格限制产业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项目入驻,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的环境容量。2024年以来推动氮氧化物减排45吨,VOCs减排103吨;对涉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招商引进、旧村改造等76个项目出具管控意见,实现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从布局上降低环境风险。
二是优化环评审批,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实行环评文件信任审批,对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开展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在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即作出审批决定,对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采取容缺受理,审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文件89个。积极参与重点项目招商考察调研,为项目建设做好选址指导、政策咨询答疑等一揽子服务,先后跟进依工中国华南基地项目等22个省、市重点及“攻城拔寨”项目。
三是提升执法效能,引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严格禁止“一刀切”等简单粗暴行为,“一事一办”、科学整改。全面落实执法观察期制度,对在观察期内完成整改的免予处罚,共指导378家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立案,免予处罚46宗,免加处罚款5宗。强化精准执法,结合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建立“优先使用非现场执法企业白名单”,落实差异化监管,对名单内58家企业采取线上检查669家次,无人机飞行54次,走航监测57天次,减少现场执法357家次。
四是抓好服务保障,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帮扶检查企业678家,指导703家企业加强证后管理。聚焦珠宝首饰、机动车维修等行业开展专场培训和政策宣讲会28场次。建立“申请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第三方技术帮扶治理”模式,为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中央、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约673万元,减轻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压力。邀请专家“把脉”,推动73家企业投资超5600万元开展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线“番禺区环保产业信息服务库”,动态更新企业名录及信息,帮助供需双方精准衔接,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