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贵州省召开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视频会议,通报表扬了2016—2020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其中,番禺区卫生健康局派出的梁和胜(番禺区中心医院)获“特殊贡献个人”,关玉峰(番禺区中心医院)、李亮宗(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陈潮锋(番禺区中医院)获“优秀帮扶个人”。
特殊贡献个人事迹
梁和胜:让贫困少年儿童挺起脊梁
2019年11月,梁和胜医生受委派赴威宁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挂职该院副院长,并肩负起该院骨科学科带头人重任。帮扶期间,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业务人脉资源,开创了威宁县首例手术9例,骨科每月脊柱手术量也增长了6倍,并于2020年9月6日挂牌成立微创脊柱外科。
在稳步推进帮扶工作过程中,梁和胜医生沉下身心做调研,不断发现新问题,并着手进行解决。他发现,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的威宁县,当地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脊柱侧弯相当严重,而这项筛查尚未开展,对口治疗更是空白。2020年6月15日,由他主导的全县脊柱侧弯筛查活动的第一站开启,截至同年9月,梁和胜医生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威宁县县城附近的8所中小学累计筛查了12000多名学生,对筛查出的218名存在脊柱侧弯问题的学生进行登记建档。
梁和胜医生介绍,通过充分发挥当地力量,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医进行系统化的脊柱筛查知识培训,终于在2020年底前完成了全县538所中小学所有学生的筛查,并最终建立起筛查和救治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长效机制。梁和胜医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要让贫困山区的少年儿童‘挺直脊梁’!”
优秀帮扶个人事迹
关玉峰:专科帮扶助力威宁医疗提质升级
四个月建成胃肠镜室,一个月完成两例市首例手术,一年完成多例县首例手术……创造这一喜人业绩的,就是刚刚受到威宁县委县政府表彰的优秀帮扶专家、番禺区中心医院赴威宁县进行医疗帮扶的消化中心医生关玉峰。
关玉峰医生原来的帮扶期限是9个月,到2020年8月26日就应该结束了。但为了通过“传帮带”实现威宁县相关医护人员真正熟练掌握核心业务本领,他多次主动申请延长帮扶期限。他表示,把“输血”式帮扶变成教会当地医护学会“造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
“我们在这里帮扶是有期限的,留下理念和技术才最重要。”在全力筹建内镜中心和开展新技术的同时,关玉峰还常规开展对普通外科病人的床边查房带教,传输腹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能,培养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优秀帮扶个人事迹
陈潮锋:用专业缓解因病返贫问题
2018年9月和2020年2月,陈潮锋受番禺区中医院委派,先后两次来到赫章县中医院分别担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职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近两年来,他扎根乌蒙山区,建队伍、教技术、强学科、促发展,倾心倾情倾力治愈患者,精准助力赫章县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他和帮扶团队的努力,赫章县中医院2019年服务门急诊量达到162825人次,较帮扶前的2016年增长了119.1%;出院患者10831人次,增长了139.5%;手术1379例,增长231.5%。其中,由他主刀开展的人工关节手术每个平均可以为患者节省3万元费用,仅此一项累计为区域内患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节省了约750万元医疗费用,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陈潮锋因此获得了贵州省毕节市的“优秀医师”称号。
“除了广州,赫章是我有生以来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像我的第二故乡一样。在这里,我看到了东西部地区医疗条件的差异,也很庆幸我能来这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投身于脱贫攻坚这份伟大的事业,这是我一生宝贵的经历和财富。”陈潮锋动情地说。
优秀帮扶个人事迹
李亮宗:深入乡镇规范急诊流程
李亮宗先后三次受委派来到贵州省赫章县进行医疗对口帮扶,时间总长达一年零两个月。李亮宗医生不辞劳苦,走访了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亲身实地指导当地卫生院、卫生站的医疗工作;对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建设,改善患者的就诊服务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120转诊流程,开展医疗精细化管理工作;还受邀到县中医院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培训,得到两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李亮宗医生还对赫章县最偏远的河镇乡卫生院进行医疗帮扶,并通过远程+实地会诊,成功抢救一例利多卡因过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