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
广州市番禺区统计局
2016年4月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番禺区委、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创新,铆足干劲狠抓稳增长促转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夯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据初步统计,番禺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08.78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6.42亿元、565.21亿元和1017.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8%和8.5%。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479.75亿元,同比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8:35.8:62.4微调为2015年的1.7:35.1:63.2。按常住人口计算,2015年人均GDP 10.81万元,折合1.74万美元。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共16.60万户,从业人员39.89万人,注册资金95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8.0%、53.5%。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49.5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0.7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1.5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5.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0.89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6%、2.6%、2.6%、6.6%、0.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推荐安置城镇登记失业就业人员464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75.5%。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4.90万人,同比增长6.4%,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45.70万人,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32元。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我区5.86万名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914元,比2014年多272元;5.53万人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每月领取180元至1176元不等的基本养老金。
电力供应稳定。全社会用电量89.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第一产业用电0.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4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其中工业用电41.41亿千瓦时,与去年持平;第三产业用电21.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二、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6.1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种植业产值20.17亿元,同比增长7.8%;渔业产值17.75亿元,同比增长1.8%;畜牧业产值5.84亿元,同比下降18.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1万亩,同比下降0.1%;蔬菜种植面积12.80万亩,同比增长3.0%;水果种植面积0.91万亩,同比增长3.1%;花卉种植面积9.20万亩,同比增长3.1%。
全年粮食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0.2%;蔬菜产量19.01万吨,同比增长6.6%;水果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31.2%。
全年肉类总产量2.07万吨,同比下降25.2%;生猪出栏量3.45万头,同比下降76.5%;牛奶产量2804吨,同比下降21.2%;水产品总产量15.28万吨,同比增长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区工业总产值2024.19 亿元,同比增长8.8%。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7.1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924.21亿元,同比增长4.9%;股份企业工业总产值767.49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50亿元的镇(街)有5个。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表
指标名称 |
产值(亿元) |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1747.14 |
9.6 |
按经济类型分 |
||
国有企业 |
0.66 |
-10.4 |
集体企业 |
42.14 |
15.4 |
股份合作企业 |
2.16 |
22.9 |
股份企业 |
767.49 |
15.4 |
三资企业 |
924.21 |
4.9 |
其它企业 |
10.48 |
16.8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五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1.19亿元,同比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7%。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183.56亿元,同比增长44.6%。
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4.18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利润总额98.41亿元,同比增长23.5%。
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2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4.06亿元,同比增长2.0%;安装工程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1.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9.72亿元,同比增长15.4%。按投资性质分,新建和扩建投资258.16亿元,同比增长33.0%;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75.60亿元,同比增长17.8%;房地产开发投资245.33亿元,同比增长0.7%;其他投资0.62亿元,同比增长1.9倍。按产业投向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6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98亿元,同比增长5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4.38亿元,同比增长5.2%。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0.1:26.7:73.2。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800.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房屋竣工面积万440.76平方米,同比下降32.5%;商品房销售金额352.77亿元,同比下降18.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2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843.67亿元,同比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186.55亿元,同比增长8.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2.6%、8.0%和27.0%。
各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551.56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批发业1671.45亿元,同比增长18.9%;零售业880.11亿元,同比增长7.9%。
六、对外经济
外贸经济增长放缓。按海关口径,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8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总值1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5.8%;进口总值69.93亿美元,同比下降5.4%。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为132个,同比增长11.9%,合同利用外资3.17亿美元,同比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3.44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机动车拥有量27.45万辆,其中:汽车26.69万辆、摩托车0.70万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9公里,一、二、三、四级公路分别为159公里、165公里、356公里、217公里。年末公路桥梁286座,其中:大型及以上桥梁75座。
全社会货运量0.25亿吨,同比增长0.4%,货运周转量13.04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5%;客运量3.15亿人次,同比增长2.2%,客运周转量31.2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1%。港口吞吐量439万吨,同比下降3.9%。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邮政函件业务量3002万件,订销报纸业务量2223万份,订销杂志业务量84万份,包裹业务量149万件,特快专递业务量10万件。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4.34亿元,同比增长3.0%。年末全区程控电话用户53.99万户,同比下降6.0%;移动电话用户277.10万户,同比增长2.3%;互联网宽带用户43.03万户,同比增长14.8%。
全年城市接待游客3502.47万人次,同比增长16.3%,旅游总收入358.56亿元,同比增长27.6%。
八、财税、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47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85亿元,同比增长41.2%。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267.30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国税134.11亿元,同比增长27.8%,地税133.19亿元,同比增长9.5%。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96.47亿元,比年初增长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38.28亿元,比年初增长6.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开发重点科技项目25项,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7项,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21项;全区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598家、区级以上研发中心68个,同比分别增长46.2%、15.3%。全区受理专利申请8455个,同比增长53.1%;批准专利授权5370个,同比增长46.4%;实施专利2059个,同比增长35.1%。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6.1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0.32万人,中级职称1.87万人,初级职称3.98万人。
践行“上品教化”理念,教育事业优质发展。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高考高位实现“一五九”目标(即上重点本科率一成、本科率五成、总上线率九成),率先在全市实现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全年教育财政预算支出31.37亿元,同比增长17.0%。全区共有幼儿园296所,在园幼儿7.71万人。普通小学133所,在校学生12.91万人,毕业生1.74万人。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7.07万人,毕业生2.3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0.89万人。目前,全区有广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74所,其中:公办学校145所,民办学校29所。
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全区报名普通高考人数8523人,其中:普通高校上线人数7889人(未含非师范艺术类的上线人数),上线率为95.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录取总人数8105人,录取率达95.1%,其中:本科生4858人,专科生3247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纪念冼星海诞辰110周年暨第九届星海艺术节、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2015年广州国际美食节,沙湾广东音乐馆顺利开馆,支持创作的舞剧《沙湾往事》、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农家书屋、绿色网园实现全覆盖。现有文化馆1间、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63.9万册。全区共有21个镇街级以上文化广场,总面积33.36万平方米;镇街文化站有16个,其中省特级文化站 11个,省一级、二级文化站5个。全区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组建区中心医院和何贤纪念医院牵头的两个医联体,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机制。实施全民体检、妇儿关爱等健康工程,区中医院等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何贤医院获评省妇幼基本公共服务示范单位。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07个(含计生服务机构17个),医疗病床5777张,卫生人员12983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799人,注册护士4477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龙舟赛、传统醒狮高桩狮、篮球、轮滑、健身气功等群众体育赛事27项次,参加人数超过10多万人次。区属公共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时段从每周的10小时增加到14小时,同时增加优惠项目和提高优惠幅度。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5块、银牌2块、铜牌5块;全国比赛获金牌17块、银牌23块、铜牌14块;省比赛获金牌42块、银牌49块、铜牌25块;市比赛获金牌143.5块,银牌92块、铜牌78块。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全区有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50人,全年总投资2087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加强对沙湾滴水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完成河涌整治4公里,新建污水主管网14公里,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达91.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上升0.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29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8%。
深入开展“六乱”整治,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全年共限改制止各类违章违法案件12.63万宗;实施行政处罚2541宗,其中:处罚市容环卫类案件1661宗,建设工地管理类案件33宗,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管理类案件13宗,其他案件834宗;清拆违法建设1324宗,拆除面积 33.4万平方米。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5.57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0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4.39‰,户籍人口死亡率4.33‰,自然增长率为10.06‰。流动人口122.74万人,其中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99.99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据城乡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5元,同比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403元,同比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4年的1.64:1缩小到1.63:1(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75.80亿元,比年初增长6.1%。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番禺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本公报中的各项增、降速度,除注明外均与2014年比较。
3.人均GDP折算成美元,按2015年平均汇率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指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指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5.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从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改称为“固定资产投资”。
6.本公报中对外经济、交通、邮电、旅游、财税、金融、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数据取自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