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二〇〇五年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06-03-29 06:50:03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广州市番禺区统计局

2006年3月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保持较快速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5年番禺区生产总值596.28亿元,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31.3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30.68亿元,增长14.8%。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71.84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6.1:55.2:38.7调整为5.7:55.6:38.7。人均生产总值为56386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合6883美元(按1美元折8.1917人民币元汇率计算),增长7.9%。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至2005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4.95万户,从业人员18.26万人,注册资金114.53亿元,分别增长8.2%、14.9%和12.6%(不含南沙)。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4.34万人,增长9.3%,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733人,减少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多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7649人,失业人员就业率71.3%;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7.5万人;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8.16万人,覆盖率达90.9%。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传统型农业已逐步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5年,番禺区农业总产值62.66亿元,增长5.0%。其中:种植业产值28.42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9.72亿元,增长15.5%;渔业产值22.48亿元,增长0.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80万亩,下降4.6%;甘蔗种植面积5.60万亩,增长17.2%;蔬菜种植面积45.71万亩,下降4.4%;水果年末种植面积15.46万亩,减少20.5%;花卉种植面积7.11万亩,增长21.2%。

全年粮食产量6.41万吨,下降3.5%;甘蔗产量45.25万吨,增长22.4%;蔬菜产量72.65万吨,下降6.5%;水果产量26.83万吨,下降15.2%。

全年肉类总产量6.84万吨,增长12.9%;生猪出栏量38.82万头,增长12.9%;牛奶产量1.06万吨,增长35.6%;水产品总产量22.87万吨,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 番禺区工业总产值1158.96亿元,增长14.4%。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4%,与上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6.65亿元,增长13.7%;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795.33亿元,增长12.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90.01亿元,增长37.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526.94亿元,增长9.8%;重工业总产值499.71亿元,增长18.1%。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超60亿元的镇(街)有9个,超100亿元的镇有4个。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244.04亿元,增长18.3%。建筑业增加值59.47亿元,增长1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番禺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9.52亿元,增长22.2%。其中:基建投资221.24亿元,增长43.5%;房地产开发投资73.31亿元,增长11.3%;私人建房投资6.03亿元,下降24.8%。在基建投资中,大学城投资57.97亿元,下降22.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81.79亿元,增长157.4%;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21.31亿元,增长268.0%;房地产业81.19亿元,增长9.3%;教育投资62.18亿元,下降20.6%;其他投资83.05亿元,增长3.1%。

生产和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区发电量109.24亿千瓦时,增长1.3%;全社会用电量66.54亿千瓦时,增长11.7%;工业用电44.63亿千瓦时,增长7.8%。

五、国内贸易

2005年,番禺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39亿元,增长22.9%。其中:批发零售行业200.21亿元,增长24.2%;餐饮业46.47亿元,增长26.7%。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7.34亿元,增长24.7%。其中:批发行业销售总值172.42亿元,增长23.8%。

大型商贸项目不断进驻我区,各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超亿元企业有25家。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集市贸易市场有3个。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番禺区海关进出口总值达135.98亿美元,增长13.8%。其中:进口总值60.06亿美元,增长12.7%;出口总值75.92亿美元,增长14.8%。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优化。全年一般贸易出口额11.53亿美元,增长33.8%,占全区出口比重达15.2%,较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年新签三资企业项目达257个,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6.73亿美元,增长19.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机动车拥有量41.20万辆(交通、邮电、旅游数据均不含南沙);其中:汽车9.61万辆,摩托车31.35万辆。私人拥有机动车38.92万辆;其中:汽车7.65万辆。全社会货运周转量8.17亿吨公里,增长13.4%;客运周转量22.10亿人公里,增长7.7%;港口货物吞吐量884万吨,增长0.6%。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较快,现代化通讯工具进一步普及。年末电话机数达62.97万部,增长2.6%;电话交换机容量达60.01万门,市话实占交换机总容量50.37万门, 增长2.6%;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67.64部/百人。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610.95万人次,增长4.6%,旅游总收入29.16亿元,增长8.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预算财政收入36.5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8%;地方财政支出44.92亿元,下降3.6%。

金融机构存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29.08亿元,比年初增长13.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54.63亿元,比年初增长6.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5年政府加大了科技的投入,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全年科技三项费用10199万元,增长30.8%。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开发重点科技项目10项,其中已投产应用6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民营科技企业6家,软件企业1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7家。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98项,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35项;全区专利申请1437个,批准专利授权1019个,分别增长13.1%和20.0%。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达37677人(不含南沙),其中:高级职称1593人,中级职称10360人,初级职称25724人。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通过了省教育强区验收。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2.89亿元。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5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83所,在园幼儿5.31万人,下降0.2%。普通小学227所,在校学生14.27万人,增长6.3%。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8.86万人,增长2.5%;其中:高中2.65万人,增长8.5%,初中6.21万人,增长0.2%。年末教育强镇达8个,省市一级中小学校61所。

高等院校稳步发展,办学资源得到优化。2005年全区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不含大学城),招收专科学生3032人,在校学生6778人,分别增长47.8%和8.3%。

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继续发展。2005年全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8802人,增长3.2%。成人中小学校10所,注册学生114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23个班。在校残疾学生723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全区报考普通高考人数7894人,增长26.6%。其中:上线人数6983人,上线率达88.5%;录取人数7085人,录取率达89.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间;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40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88个,卫生部门医院21间;医疗病床4638张,增长3.2%;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902人,增长11.8%,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2763 人,增长36.2%。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2005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6 块,银牌3块,铜牌3块;全国比赛获金牌32块、银牌18块、铜牌21块;省比赛获金牌105块、银牌43块、铜牌19块;市比赛获金牌113块,银牌75块、铜牌70块。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全区有监测站1 个,环境监测人员21人。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6039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0个,并加强了对2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702.10 万吨(不含南沙,后三个指标同口径),下降8.9%,排放达标率99.3%,上升3.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3.60万吨,下降7.4%,综合利用率90.08%;机动车尾气首检达标率91.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55.9分贝。

改善和整治市桥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2005年处理各类违章案件19.50万宗(不含南沙,后两个指标同口径),清拆违法建(构)筑物面积达6.75万平方米,整治不规范防盗网面积4.19万平方米,美化、净化了城区环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年末全区总人口107.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万人,增长4.3%。全区出生人口11138个,人口出生率11.03‰,上升0.1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06‰,下降0.0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97‰,上升0.2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5年全区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8157元(不含南沙,本段数据口径相同),增长4.1%;职工年平均工资23226元,增长4.5%。据我区12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22 元,增长4.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3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85台、空调器213台、家用电冰箱103台、家用洗衣机106台、家用电脑87台、移动电话227部、摩托车128辆、汽车15辆、组合音响55套。据我区9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8861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2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48台、空调器130台、家用电冰箱 95台、家用洗衣机87台、家用电脑56台、摩托车144辆、淋浴热水器107台、固定电话机113部、移动电话210部。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33.57亿元,比年初增长13.8%。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是初步统计数,未注明的指标含原番禺的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南沙开发区和珠江管理区。

2.公报中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总人口统计口径,未包外来人口。

4.公报中的各项增、降比例,除注明外均与上年比较。

2001年至2005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