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二〇〇四年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05-10-25 06:43:4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05年3月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4年番禺区生产总值470.94亿元,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44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60.76亿元,增长16.9%。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245.80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为6.8:59.1:34.1。人均生产总值为4696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合5675美元(按1美元折8.2765人民币元汇率计算),增长11.5%。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至2004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4.57万户,从业人员15.89万人,注册资金10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11.2%和12.8%。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1.41万人,同比增长13.9%,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55人,比上年减少26.0%;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7422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3.41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3.42万人,比上年增长6.0%。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传统型农业逐步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56.88亿元,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27.47亿元,增长6.0%,渔业产值20.88亿元,增长4.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56万亩,比上年下降5.5%;糖蔗种植面积1.38万亩,比上年增长18.7%;果蔗种植面积3.40万亩,比上年下降21.8%;蔬菜种植面积47.80万亩,比上年下降11.2%;年末水果种植面积19.46万亩,增长9.6%。

全年粮食产量6.64万吨,比上年下降7.0%;糖蔗产量10.30万吨,比上年增长22.0%;果蔗产量26.66万吨,比上年下降15.5%;蔬菜产量77.66万吨,比上年下降6.6%;水果产量31.64万吨,比上年增长20.4%。

全年肉类总产量6.06万吨,比上年增长5.6%;生猪出栏量34.38万头,比上年增长11.2%;牛奶产量0.78万吨,比上年增长0.6%;水产品总产量22.75万吨,增长4.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04年底,已建成标准化农田46.8万亩、建成机耕路2730公里、整治鱼塘10310亩,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仍然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065.98亿元,增长16.2%。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27%,较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7.68亿元,增长19.1%。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635.87亿元,增长23.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92.06亿元,增长12.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508.90亿元,增长19.1%,重工业总产值378.78亿元,增长19.1%。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2.65亿元,增长30.3%;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150.09亿元,增长3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87.20亿元(按投资项目统计),同比增长52.3%。其中,基建投资207.31亿元,增长101.1%,房地产开发投资47.62亿元,下降9.0%。由于广州“南拓”战略的全面启动,省、市对我区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大,大学城一期、二期工程、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南部快速干线、丰田汽车发动机一期工程、JFE40万吨镀锌板工程以及南沙建设指挥部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我区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1.7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5.79亿元,教育投资78.35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31.82亿元。

生产和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区发电量107.62亿千瓦时,增长5.5%;全社会用电量59.5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41.38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6.1%和17.7%。

五、国内贸易

200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24亿元,增长38.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14.83亿元,增长37.5%,餐饮业33.99亿元,增长42.7%,其他行业零售额6.41亿元,增长36.2%。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零售企业有7家。

商品购销不断增长。全年社会商品购进总额212.31亿元,增长20.9%;商品销售总额244.04亿元,增长20.8%。多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集市贸易市场有2个。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海关进出口总额为118.73亿美元,增长29.7%;进口总额52.63亿美元,增长28.5%;出口总额66.10亿美元,增长30.7%;外贸进出口顺差13.47亿美元,增长40.3%。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49亿美元,增长84.2%;实际利用外资5.65亿美元,增长65.7%;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219个,增长31.9%。

南沙开发区外贸进出口高速发展。全年外贸进口总额5.24亿美元,增长61.1%,外贸出口总额6.19亿美元,增长55.7%,引进外资项目27个,增长58.8%,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增长76.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机动车拥有量41.94万辆,增长1.0%,其中汽车8.22万辆,增长20.1%。私人拥有汽车6.29万辆,增长26.4%。全社会货运周转量8.71亿吨公里,增长15.1%;客运周转量21.14亿人公里,增长10.9%;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675万吨,增长7.0%。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较快,现代化通讯工具进一步普及。年末电话机数达67.31万部,增长5.3%;市话实占交换机总容量53.91万门,增长5.4%;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65.43部/百人,与上年持平。

旅游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6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旅游总收入33.52亿元,增长3.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预算财政收入27.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0.0%;地方财政支出47.94亿元,增长5.2%。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7.10亿元,同比增长15.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5.40亿元,同比增长9.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全年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9109万元,占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34%,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开发重点科技项目8项,其中已投产应用4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民营科技型企业7家,软件企业2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27项,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40项;全区专利申请1271个,批准专利授权849个,分别增长1.7%和5.7%。2004年我区单位获区科技进步奖18项。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达33537人,其中,高级1269人,中级8549人,初级23719人。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8.47亿元,增长14.9%,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80所,在园幼儿5.32万人,增长6.3%。普通小学250所,在校学生13.40万人,增长4.7%。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8.64万人,增长5.8%。其中,高中2.44万人,增长13.9%,初中6.20万人,增长2.9%。

高等院校继续加快发展,办学资源得到优化。2004年全区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不含广州大学城),招收专科学生2051人,在校学生6257人。

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继续发展。2004年全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在校学生8533人。成人中小学10所,注册学生197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22个班,在校学生98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间,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23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大力整治医药市场,卫生行风有新的改进,有效地减轻了群众医疗费负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70个,卫生部门医院21间;医疗病床4496张,增长18.8%;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280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2029人,分别增长22.0%和6.1%。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取得可喜的成绩,为番禺争了光。2004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赛获金牌7块,银牌2块;全国赛获金牌32块、银牌7块、铜牌13块;省赛获金牌25块、银牌16块、铜牌20块;市赛获金牌92块,银牌76块、铜牌68块。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区有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1人,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3891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5个,并加强了对2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164.52万吨,上升3.6%,排放达标率95%,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7.83万吨,上升8.4%,综合利用率达96.85%,提高0.61个百分点;机动车尾气首检达标率93.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略升0.5分贝。

改善和整治市桥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2004年处理各类违章案件14.21万宗,清拆违法建(构)筑物面积达17.4万平方米,整治不规范防盗网面积10.1万平方米,美化、净化了城区环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年末全区总人口102.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9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0.84‰,上升0.44个千分点;死亡率5.15‰,下降0.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68‰,上升0.4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4年全区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7116元,增长10.4%。据我区12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88元,增长10.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88台、空调器205台、家用电冰箱106台、家用洗衣机107台、组合音响55套、家用电脑80台、移动电话222部、摩托车138辆、汽车13辆。据我区110户农村住户调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8418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8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7台、空调器98台、家用电冰箱84台、家用洗衣机85台、家用电脑47台、摩托车121辆、淋浴热水器105台、固定电话机104部、移动电话160部。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68.67亿元,比年初增长16.3%。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是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3、年末人口数为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数。

4、公报中的各项增、降比例,除注明外均与上年比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